中国载人空间站将于2020年左右建成 全球征名 空间站结构图欣赏

标签:
载人空间计划空间站飞船银科大厦核心杂谈 |
分类: 科技资讯 |
中国载人空间站
中国载人空间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实施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实验。今天上午,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飞行任务的准备工作,载人空间站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航天英雄杨利伟介绍,从今天起,中国载人空间站向全球征集名称以及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志、中国载人空间站整体名称及标志、中国载人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的名称征集时间从4月25日开始至7月25日结束;中国货运飞船名称征集时间为4月25日至5月20日。评审委员将对全部征集方案进行遴选,选出各类名称及标识提名方案各30个,之后通过公众投票结果加权计算,于2011年9月底前确定10个入选方案,并对最终入选设计者颁奖。其中,货运飞船的名称将提前在6月底公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选择互联网作为主要的提交平台,公众可通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中国航天网、腾讯网等参与命名。投稿邮箱为:kongjianzhan@vip.qq.com。也可将命名作品邮寄到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8号银科大厦17层,中国空间站名称征集活动组委会。
http://s11/middle/666dfeb7xa1bab1664eca&690全球征名
载人空间站简介 结构图
预计在2020年前后,我国将建成自己的载人空间站。我国空间站包括核心舱、实验舱I、实验舱II、载人飞船(即已经命名的“神舟”号飞船)和货运飞船五个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各飞行器既是独立的飞行器,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空间站建设过程是:首先发射核心舱,核心舱入轨后,完成平台测试及相关任务支持技术验证;之后分别发射实验舱I和实验舱II,与核心舱对接,组合形成空间站。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由载人飞船提供乘员运输,由货运飞船提供补给支持。
http://s10/middle/666dfeb7x7692ab6c7629&690全球征名
核心舱全长约18.1米,最大直径约4.2米,发射质量20-22吨。核心舱模块分为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主要任务包括为航天员提供居住环境,支持航天员的长期在轨驻留,支持飞船和扩展模块对接停靠并开展少量的空间应用实验,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http://s16/middle/666dfeb7xa1bab31674af&690全球征名
实验舱I。全长均约14.4米,最大直径均约4.2米,发射质量均约20-22吨。空间站核心舱以组合体控制任务为主,实验舱II以应用实验任务为主,实验舱I兼有二者功能。实验舱I、II先后发射,具备独立飞行功能,与核心舱对接后形成组合体,可开展长期在轨驻留的空间应用和新技术试验,并对核心舱平台功能予以备份和增强。
http://s4/middle/666dfeb7xa1bab50c60b3&690全球征名
货运飞船最大直径约3.35米,发射质量不大于13吨。货运飞船是空间站的地面后勤保障系统。主要任务,一是补给空间站的推进剂消耗,空气泄漏,运送空间站维修和更换设备,延长空间站的在轨飞行寿命;二是运送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空间站航天员在轨中长期驻留和工作;三是运送空间科学实验设备和用品,支持和保障空间站具备开展较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