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2014-12-17 09:41:24)
标签:
育儿 |
《因数和倍数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南城小学张艳丽
教学目标: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明确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
一、创设情境,重现概念。
1、教师:同学们好,讲课之前,我想送大家一句话,师手指大屏幕,请齐读:温故而知新。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对学过的知识要抓紧时间复习,才能有利于后面的学习。)(教我们学习的方法)
师:是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第二单元的《因数和倍数》的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2
提问:看到这几个数,你能想到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哪些数学知识?用上这里面的数字说一句话。可以吗?
【让学生充分想象,引导学生在"因数和倍数"知识上定位。】
预设:
生1:2是偶数。什么是偶数?
生2:5是奇数。什么是奇数?
生4:8是2的倍数,2是8的因数。……
师:刚才几位同学关注的都是一个数字,而他却把两个数字联系到一起进行思考,把掌声送给这样一个会思考的孩子。
1、师:(出示概念)同学们,仅仅三个数字,借助你们活跃的思维,牵出了这个单元的很多知识点, 看到这些概念你有什么感受?(杂乱)
师:那你们能把这些杂乱无序的知识点整理成系统的科学的体现知识间联系的知识网络图吗?(能)那么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前布置的作业,充分发挥你们的智慧,快快行动吧!
师:刚才老师看到每个小组分工明确,成员们善于合作,并献力献策,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下面就把集体的智慧向大家展示吧!(小组代表讲解,师生评价)
评价:“一单元的知识点尽收眼底。”
3小结
师:世间万物都有联系,
三,搜集重点,查漏补缺
1、同学们,除了刚才那两名代表整理出来的知识点以外,你们还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提醒同学们的?谁来补充?(生补充)
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把自己不会的学会了就是最有效的学习!
2、老师这里也有几道题目,想和你们一起研究一下可以吗?
A,选择:任意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
(1)
用手势表示答案,结果正确当然好,但老师认为你们的思考过程更重要。说说你是怎样得到答案的?用什么方法?举例法,
B,选择:一个奇数(
(1)
C,判断: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一般的,得出一个数学结论需要很多例子来证明。但一个反例就可以证明一个判断是错误的,只是这个反例的寻找,需要我们的全面思维,当然,这个反例一般都是特殊情况。
3、看来,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掌握一定的思考方法很关键,像我们经常使用的举例发,反证法,排除法。对,学习知识就要这样,掌握方法了,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综合运用,知识内化
1、破译密码。
师:最近很多同学都加我为qq好友,我今天建了一个班级qq群,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啊?(想)
谁破译了这个群号,谁就是这个群的管理员。
•
•
•
•
•
•
•
•
•
4=(
……
师:有思考吗?哥德巴赫在300年前就有这样的思考了!
五,整理收获,全课小结
师:一节课即将结束,谈谈你的收获吧?
(不仅有知识的积累,还有方法的收获,会学习!)
其实,老师想,数学知识真的就像一粒粒珠子,只有把它们串联起来才不会丢失,我们今后也要这样,自觉地把相关联的知识系统化,并依靠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做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一节课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和思考永远不会结束。运用我们学习的方法继续后面知识的整理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