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展览(二)徐悲鸿大弟子费成武写生作品展(一)

(2011-10-23 10:14:05)
标签:

徐悲鸿

费成武

写生作品

展览

文化

分类: 网络展览

 网络展览(二)

徐悲鸿大弟子费成武写生作品展(一)  

http://s9/middle/666cfc73gaf43e9599ac8&690

费成武先生照片 

 

 

http://s5/middle/666cfc73gaf43ec79a904&690

 1943年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部分成员在青城山

(左起)徐悲鸿、费成武、陈晓南、张倩英(费成武夫人)、孙宗慰

 


 http://s13/middle/666cfc73gaf43ec2d5bac&690
张大千先生在伦敦与费成武、张倩英夫妇合影
(左起)方召麟、张倩英、张大千、费成武

 


http://s16/middle/666cfc73gaf43f4486b8f&690

张大千先生在1944年为费成武《峨眉写生集》题字

 

 

 

 http://s3/middle/666cfc73gafd860151a12&690

谢稚柳先生在1944年为费成武《青城山写生集》题字


 

 

 序 

     

    费成武(1911-2000年)是我国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先生出生于江苏吴江书香世家,1930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受教于徐悲鸿先生。1935,先生应颜文梁先生之邀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油画;抗日战争爆发后,又追随徐悲鸿先生迁居重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副教授。1946年,经悲鸿先生力荐,先生和张倩英、张安治、陈晓南等四人赴英国深造。其后,先生与夫人张倩英长期旅居英国,直至过世。先生生前多次参加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皇家水彩画学会年展和伦敦春季展和夏季沙龙展,其作品被牛津博物馆、英国西部皇家美术院、英国达贝尔美术博物馆等多家艺术机构收藏。此外,先生编选的中国画教材还被英国众多艺术学院采用。

    成武先生可谓画坛奇才,于油画、水彩、素描、国画无一不精,他的作品厚重豪放、气韵生动,又贴近生活,颇具艺术魅力。徐悲鸿先生曾多次赞扬他:“成武之画已大进步”;颜文梁先生曾动情地说:“费成武是我伲苏州美专的骄傲”;我国著名动画艺术家钱家骏也在得知他过世后,写道“他走了,他的艺术、他的作品永存”。令人惋惜的是,老先生长期孤悬海外,未获得创作大型主题性作品的机会,也与国内逐渐失去联系,以至被国内艺术界遗忘,声名湮没。

    众所周知,徐悲鸿写实教育体系核心就是严格而系统的素描训练。成武先生作为悲鸿先生得意门生,深得悲鸿先生的艺术真缔。他作素描和写生,往往仔细观察后才肯落笔,落笔后往往一气呵成,较少涂改;他重视线条的造型和应用,对每根线条都很讲究,几近苛刻;他还首创了用炭笔与铅笔并置的方法,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先生扎实的素描和写生功底,为其油画、国画和图案画创作打下扎实基础。本次展览的多为成武先生抗战期间在四川、贵州等地及初到伦敦时所作的素描写生和色粉写生作品(这些作品大多由沪上漫画家张卫平先生收藏),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他的艺术风貌。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展览,使国内美术爱好者加深对先生的了解,也希望围绕成武先生的那段逐渐湮没的历史被重新唤醒。

 

 

深蓝馆主  

  

   (注:因徐悲鸿先生上世纪30年代初方开始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执教,而费成武先生于1930便进入中大学习,因此,称其为徐悲鸿“大弟子”并不为过) 
 

 


http://s2/middle/666cfc73gaf43f8bc10d1&690
巴蜀民间建筑,1942年作 (28*18.5)CM

抗战期间,费成武在迁至四川的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

授课之余,创作了不少西部地区风情写生画

 

 

 

http://s5/middle/666cfc73gaf44002f3aa4&690
磐溪磨坊  1942年作(26.5*17)CM

 

 

 

http://s2/middle/666cfc73gaf440da7f001&690
水口寺  1941年作 (28*19)CM
水口寺在贵阳境内

 

 

 

http://s12/middle/666cfc73gaf672cd50f6b&690
集仙桥  (29*24.5)CM
集仙桥是青城山一处景点,画家曾在青城山画了大量写生,

并编撰成《青城山写生集》

 

 

 

http://s5/middle/666cfc73gaf7d7a3906e4&690

河岸  1944年作(31*22.5)CM

 

 

http://s4/middle/666cfc73gaf4415efca13&690
木桥  1942年(54*40)CM

 

 

http://s14/middle/666cfc73gaf441d41969d&690

桥  1942年(54*40)CM


 

 http://s5/middle/666cfc73gaf691bae7cd4&690
厂区即景 (26.5*19)CM

 

 


http://s16/middle/666cfc73g77f2f499358f&690

桥之二  (26.5*18)CM

 

 

 

http://s2/middle/666cfc73gaf6730ecebc1&690
山泉奔涌  1944年 (35*25.5)CM

 

 

 

http://s1/middle/666cfc73gaf44190fc350&690

 上清宫  (28*19.5)CM

 

 


http://s1/middle/666cfc73gafd7a048ce90&690
戏装人物  1945年  (37*26.5)CM

 

 

 

http://s6/middle/666cfc73g77ed36f491a5&690

乡民写生  (29*19)CM 

人物淳朴、古雅,富有特殊气质

 

 

 

http://s6/middle/666cfc73gaf4476082eb5&690
 张倩英古装写生  1946年(29*19)CM  

张倩英女士为费成武夫人,是一名优秀画家,

也是一位摩登女性,费成武先生曾多次为其画像 

 

 

 

http://s5/middle/666cfc73g77ed3f84f184&690
 古装人物  1946年(47.5*35)CM  

 

 

 

 http://s9/middle/666cfc73gaf7e00f223f8&690
异国装束  1946年(48*37)CM  
费先生和画友们时常身着不同国度的民族服装,

互相写生,磨练技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