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5@365习作

(2021-04-25 05:23:19)
标签:

365

115@365习作

家乡有很多诗人,并组织有好几个“诗社”,经常有作品发表于网上。有的诗人,比如微尘,几乎每天都有新作发表在《九台民俗研究会》的群里,读后颇为喜欢,却遗憾于不会写,因此,只落了个点赞的份儿。大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今天忽然也来了灵感,写了一首,可能不能称其为诗,且发出来让诗人们品评吧!

 

南海气旋关东风,

柳边老树也发青。

宿根发力犹未晚,

新芽长成更劲挺。

 

曾有同学邀请我参加一个学写旧体诗的网上教学班,也报名学了两天,感觉到太过晦涩,便不辞而别了。我觉得,“诗言志”、“诗为心声”的评论是有道理的,它是一种文学艺术不假,但是它也肯定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当时的文人们在当时的语言环境中,想要抒发心智,一定会产生那样的文学样式,而今天的人们已经失去了那样的语言环境,格律诗已经单纯的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如果过分的强调格式韵律,一定会走进死胡同的,李白也好,杜甫也罢,一定是先有情而后有诗的,纳兰性德就更不消说了,在怀念故人之时他一定也是有情欲抒才提笔抒情一挥而就,不会是字斟句酌的玩文字、玩格律的。

说这些于题目无关,有点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意思了,其实不是,不过是自己的一孔之见而已。我还是想真心的向老师们学习,把格律诗写的尽量像诗。

 

2021年3月19日  于东朝阳胡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