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长沙屈原祠对联

(2011-10-09 07:36:40)
标签:

文化

天问

对联

上联

修辞手法

分类: 请您赏析*鉴赏

http://s7/middle/666cbb00naed229f81e36&690

解读长沙屈原祠对联:

长沙屈原祠对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这是为纪念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屈原而作的对联中的精品,屈原不仅在诗词上独领风骚而且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上联:何处招魂,既体现了对屈原的怀念又暗指屈原代表作《招魂》,香草:代表写作手法,这里借指屈原或具有其品格与才华的人 三户地指楚国,《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用《九歌》代屈原,不仅是出于对仗的需要,而且更能丰富字的含义。王逸《楚辞章句》称屈原作《九歌》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则是风谏。朱熹《楚辞集注》认为《九歌》之作,是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那是忠君爱国。这样的联想都是因落实到《九歌》而生发出来的,如果改用屈原一词,效果也许就不会如此明显。这副屈原祠联在艺术表现上的妙处,是综合了用典、借代、双关、嵌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上联招魂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联除嵌有《九歌》之名外,呵壁词又利用双关和借代,暗藏《天问》之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