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发展的阶段

(2011-05-12 15:47:28)
标签:

休伯曼

莱西

职业生涯

费斯勒

富勒

教育

分类: 校本培训

教师发展的阶段

教师发展并非一个平静的匀速前进过程。近几十年来,许多西方学者系统地研究了教师的成长历程,取得丰富的成果。考察学者们有关教师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研究者们所使用的研究框架是不同的,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四种研究框架:职业/生涯周期研究框架、教师专业社会化研究框架、教学专长发展研究框架和综合研究框架。以下对其分别进行介绍。

一、职业/生涯周期研究框架   

职业/生涯周期研究框架以人的生命自然的老化过程与周期来看待教师的职业发展过程与周期,其阶段的划分以生命变化周期为标准。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费斯勒(Fessler,R.)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和休伯曼(Huberman,M.)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

(一)费斯勒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

美国教师发展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费斯勒将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视为一种动态的、回应各种影响因素的此消彼长且与之循环互动的历程。基于这样一种理论观点,费斯勒将教师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1.职前期;2.职初期;3.能力建构期;4.热情与成长期;5.职业挫折期;6.职业稳定期;7.职业消退期;8.职业离岗期。

(二)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

休伯曼等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人生阶段研究,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转向对教师职业生涯的研究。休伯曼的研究的特点是探索了教师职业周期中每一个时期的发展主题,并依照每一位教师对各阶段主题解决程度的不同,又区分出不同的发展路线,与此前的教师职业周期路线相比,更真实地反映了教师的实际发展路线。休伯曼等人把教师职业周期分为七个时期:1.入职期;2.稳定期;3.实验和歧变期;4.重新估价期;5.平静和关系疏远期;6.保守和抱怨期;7.退休期。

二、教学专长发展研究框架

教师的“专业性”,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某种“专长”,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过程。在这方面,较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伯林纳(Berliner, D. C.)的新手—专家教师发展阶段理论和富勒(Fuller. F.F.)的教师关注阶段理论。

(一)伯林纳的新手—专家教师发展阶段理论

伯林纳刻画了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发展过程,具体包括五个阶段:1. 新手水平教师;2. 高级新手水平教师;3. 胜任水平教师;4.熟练水平教师;5. 专家水平教师。

(二)富勒的教师关注阶段理论

在教师的教学专长发展方面,富勒和布朗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教师关注阶段理论,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分析教师的发展。富勒和布朗依据教师在专业上的不同关注对象,将教师的发展归纳为四个阶段:1.执教之前的关注;2.早期关注求生阶段;3.关注教学情境阶段;4. 关注学生阶段。

三、教师专业社会化研究框架

所谓教师专业社会化,是指“个体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逐步在教学上担当起成熟角色,通常是获得较高专业地位的变化过程”。教师专业社会化从时间限度来说是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教师社会化研究框架从教师作为社会人的角度,考察其成为一名专业教师的变化过程。采用这一框架研究教师发展阶段的学者主要有莱西(Lacey,C.)等人。

莱西在对实习教师的研究中,把教师专业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蜜月”阶段,实习教师体会到做教师的乐趣,同时教学实习使得他们从学生的繁重学习中解放出来,因而乐于从教。第二个阶段是“寻找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阶段,在这一阶段,实习教师通过查找有趣的材料和方法来应付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第三个阶段是“危机”阶段,此时由于课堂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课堂给新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当仅靠查询材料难以应付这些课堂问题时,就会出现“危机”。虽然“危机”对每一位实习生产生的后果不同,但许多教师在这一阶段曾想过要离开教学工作。第四个阶段是“设法应付过去或失败”阶段,这时有的教师对不得不做出的妥协和改变不再感到内疚,能够坦然地以教师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而不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可能要脱离教学岗位。

四、综合研究框架   

利思伍德在归纳和分析已有教师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突破了对教师发展单一维度的思维模式,提出应从多维的角度来综合分析教师发展的阶段。利思伍德指出,教师发展是一个多维度发展的过程,专业知能发展、心理发展和职业周期发展三个维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教师心理发展包括四个阶段,专业知能发展包括六个阶段,职业周期发展包括五个阶段。
尽管不同研究取向的教师发展阶段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依据不同的理论基础,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划分出不同的教师生涯发展阶段,但通过比较分析,仍可发现它们共同具有的一些特点:把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专业发展联系起来,将教师生涯视为是一个完整、持续的专业发展历程;承认教师发展的阶段性,并承认各阶段教师的个别差异这一事实;把教师在环境压力下所产生的需求看成是教师发展的动力;充分注意到教师在各个发展阶段所具有的专业表现水平、需求、心态、信念和兴趣等;把着眼点集中在教师随时间的改变而带来的种种变化上;对教师发展阶段的变化的描述侧重于教师实际上已发生的变化;教师发展的目的在于使教师不断地适应变化着的教学环境,不断地增强专业能力,从而胜任其角色,进而达致自我实现的境界。已有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发展是一个教师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是持续的,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