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读后感
(2012-03-14 17:39: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书育人 |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读后感
大家都知道我国数学学科领域是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华罗庚的观点石破天惊:“数学是中国人所擅长的学科”。他列举了五例加以诠释:我国发明勾股定理要早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祖冲之的密率较德国人奥托早一千多年;我国发现大衍求一术早于丢番图;杨辉三角形早于帕斯卡两百余年发明;秦九韶的方程论在当时是出于领先的。我国数学有三个辉煌的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在宋元时期更是达到了我国数学水平的顶峰。我一直弄不清后来怎么就落后了?华罗庚给出了答案:“停滞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中国人的智力衰退,而是因为环境的改变,元代的崇尚武力,明代的八股取士等等。”华罗庚预言道“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数学——实则整个的科学,
整个的文化,都将突飞猛进,在世界上占一特别重要的地位。”真希望他的预言早日成真。
对于数学有两个观点很要不得,一是数学没有多大用。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专家要举例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很有可能一生都用不了一次。”这种思想很要不得!在《数学的用场与发展》中精采地叙述了数学的各种应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文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二是数学太难,太枯燥。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观看体操比赛时,会被运动员优美的动作所折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平时刻苦的训练绝对不会有表演时唯美的表演。华罗庚在读书时,同学用一个小时解决的问题,他就用两个小时解决。后来别的同学用两个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他只要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解决了。他觉得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是“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数学是有美感的,一个简洁的公式、定理,就是一种简洁美,每个图形就是一副艺术品。数学中是不缺乏美的,是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独立思考是学好数学的核心问题,数学上的发明,绝大数是数学家独立思考的结果。只有独立思考才能超越前人,不为他人所牵制,深入数学的本质,这样才能获得新的结论。很显然,我们不能满足会背定理、定律、公式。“培养独立思考的第一步,还是打好基础,多做习题,肯动脑筋,深透地了解定理、定律、公式的来龙去脉,但最好再想一下,那些结论别人是怎样想出来的,如果能看得出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那么自己也就有可能想出新东西来了。”陈省身也曾说过:“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