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什么等于4
(2011-02-08 11:03: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数学专栏 |
2+2为什么等于4
交城中学
近日辅导儿子做作业,忽然问:“爸爸,为什么2+2=4呢”。一句话难住了我这个数学系的研究生,于是决心满足儿子的好奇心,查阅大量资料后,方才恍然大悟。
试想,一个小朋友问:为什么2+2=4。估计大部分家长和老师会先伸出两个手指头,再伸出两个,然后告诉小朋友这就是4个手指头,所以2+2=4。小朋友勉强点头接受。但如果小朋友再问:“4是什么玩意呢”。那我们该怎样回答呢?
事实上,反思我们小时候学的加法,却是非理性的,完全是老师和家长给我们脑子里灌进去而记住了1加1等于2,2加2等于4之类的一些指令。认真思考起来,这些问题确实是一个严肃的数学问题。
原始人已有自然数的原始概念,他们用小石头来记录捕到的猎物的个数(或用“结绳记事”法)。有人捕到一只野兔,他们就放一颗石子,又有人捕到一只野兔,他们就再放一颗小石子,等等。事实上,这种逐一投放石子的过程恰是加法运算的真谛,投一颗石子叫做加上1,1加1得到的数量是2,2再加上1得到数量是3,等等。再后来,人们发现了加法的结合律,即1+1+1+1=(1+1)+(1+1)。公元6世纪,印度数学家引入了符号“0”,它是自然数的“排头”。到了19世纪皮亚诺提出了五条算术公理,才从理论上彻底解决了什么是自然数,为什么2+2=4等数学基本问题,他的三个概念和五个公理是:
0,
公理1
公理2
公理3
公理4
公理5
具体地说,0的后继中国人叫“一”,美国人叫“one”,
而1的后继中国人叫“二”,美国人叫“two”,等等。第五条公理谈的是数学归纳法。一个自然数生出它的后继的过程叫做加法,记做1+1=2,2+1=3,3+1=4,n+1=(n+1)。
由皮亚诺的公理可以明确的回答自然数的问题。例如什么是4。答:4是3的后继。3呢?是2的后继。2呢?是1的后继。1呢?是0的后继。0呢?0是祖宗,它不是谁的后继,是自然数的发源地。
2+2=4的证明如下:
因为1+1=2,所以2+2=(1+1)+(1+1),由结合律得
2+2=(1+1)+(1+1)=(1+1+1)+1
又因为1+1+1=(1+1)+1=2+1=3
所以2+2=3+1,而3+1=4,故2+2=4。
证完2+2=4,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数学有时就这样,明明是这样,非要问什么这样。也许是数学的缘故,生活中的我也老想“较真”,其实我明白生活有时还需要糊涂。但我相信数学永远需要“较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