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风雅》 大美无言

(2010-03-24 22:25:54)
标签:

杂谈

《诗经》

刘晓翔

中国

分类: 随笔


《诗经风雅》 大美无言

   ——专访2009年度中国“世界最美的书”设计者刘晓翔

   本报记者  周冀双

 

    近日,中国书籍设计再次从德国莱比锡载誉而归,高等教育出版社首席美术编辑刘晓翔设计的《诗经》获评“2009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这已经是中国连续第七次获此殊荣。参加今年“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的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参评图书达到634种,最后仅有14种图书获奖。《诗经》之美,美在哪里?设计者有着怎样的艺术经历?他的设计理念和思路是什么?就此《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了刘晓翔。

 

http://s12/middle/666780bdt828d1288a84b&690大美无言" TITLE="《诗经风雅》 大美无言" />


    书籍设计即流畅阅读

 

   《中国新闻出版报》:你的学习经历怎样,它们如何帮助你塑造作品?

    我是1987年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来到高等教育出版社封面设计科(1997年升为美编室)工作的,那时的高教社到处弥漫着学术气氛,在很多学科都有令人敬仰的老师。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所生存的环境,封面设计科的几位老师即是我从事书籍设计的启蒙者,更是我在工作中仿效的榜样。

    最值得庆幸的是我站在高教社这一平台上,她为我提供了展现自己梦想的基石,美编室的钻研、务实、互助精神以及相关书籍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和出版印制部门的通力协作促成了本书获得“世界最美的书”。在09年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上,我们高教社美编室取得了百佳设计出版社可以和三联书店比肩的好成绩,令我们高教人,尤其是美编室骄傲了一把!要知道三联书店、中国青年出版社是我国书籍设计界的风向标啊,我们会更加努力的追赶他们。

 

   《中国新闻出版报》:你所理解的书籍设计的理念的本质是什么?

    那应该是流畅的阅读!人的阅读习惯并非一成不变,同时,阅读习惯又因人、因文本内容而异。基与此,书籍设计师应该把握这种变化,找到与文本内容,读者群相适应的设计语言。


http://s9/middle/666780bdt828d16b04548&690大美无言" TITLE="《诗经风雅》 大美无言" />


    设计依文本内容而变

 

   《中国新闻出版报》:你是怎样看待书籍设计作品的个人风格,你有无典型的设计风格?

    每个人性情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经历更是各有不同,所以,所谓艺术风格应该是一种自然形成而非刻意追求。至于我的设计风格(假如我有风格的话),应该是融设计与文本内容之中,在表达文本内容的同时将自己的审美追求呈现给读者,并期盼带给读者审美愉悦。具体地说,可能与我自幼喜欢诗歌,崇拜英雄有关吧,我个人比较喜欢浑然天成,简洁明朗,所谓“大道至简”。此外,由于我们高教社出书品种繁多,文、理、工、农、医无所不包而使我认识到:设计更要依文本内容而改变!

 

   《中国新闻出版报》:你觉得一件优秀书籍设计作品的核心是什么,你希望通过你的作品传达什么信息?

    大美无言。找到适合于文本内容的表达方式是我设计工作的核心。当然,具体表达方式会兼顾编辑对书籍的定位和成本方面的考虑,亦会顾及时代变化。我希望我的设计作品能带给读者文本以外的视觉享受,能让读者流畅的阅读。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应具备审美功能,低估审美对人的涵化作用会导致对道德伦理甚至法律的漠视,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早已阐明了这层道理。做为书籍设计师不能仅仅满足与设计的功能性,还应把自己的审美追求奉献给读者,让读者去评判揣度。


 http://s6/middle/666780bdt828d1e032e25&690大美无言" TITLE="《诗经风雅》 大美无言" />


    朴素精致暗含优雅

 

   《中国新闻出版报》:《诗经》美在哪里,自己评价一下。

    在我看来自己无法对自己的作品做出适当的评价,甚至也不能对当世作品做出评价,评价是读者及后人的事,不是我们的事。自我评价是自娱自乐,允许它的存在而不把它散之与公众更符合我的价值标准。书籍设计师只管探询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展现自己的真性情,不应顾及如何评价。

    就我这本书来说,如果一定要评价的话,可以借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外事处王处长的话:《诗经》 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表现,努力彰显了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完美结合⋯⋯维持了诗歌的大量想象空间。另外,本书责编写过一篇介绍《诗经》的文章,其中谈到设计时说:“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集素朴与精美于一身。封面通页为黑底,右上方两个大字:诗经。简单,而又透着些神秘的高贵。打开书页,首先落入眼中的是用一种半透明纸做成的环衬,远景是宋人山水,淡淡的若隐若现;前景则是楚墓壁画,笔法劲拙,古意盎然;而右下角则是《秦风》中的一段文字。奇巧的是,无论是文字还是背景图,都被印到纸的背面——隔着半透明的、带着纹理的纸看过去,云烟满眼的感觉。这个别致的设计,不仅让人想起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那是一种薄如蝉翼、无色透明的纱袍,是罩在织锦华袍外面的。色彩鲜艳浓烈的织锦袍子,如果单穿,恐怕会华丽得有些土气了,而罩上一层这样的素纱,像披了一身淡淡的云霞,优雅高贵得宛如天人。《诗经》本来也是一本古老而朴素的书,过分张扬的色彩并不适合它。”“费了一些笔墨在书的装帧上,似乎有些偏重形式之嫌,但也实在因为我们所处的,是这样一个看重视觉享乐的时代。作为文化承载物的书籍,也是越来越唯美了。不过这又有什么不好呢?在我们的头脑和性灵涵泳于古典精华的同时,让我们的眼睛也得到美的享受,此等境界,如金圣叹所言:不亦快哉!”。从中不仅可以看到她对本书装帧设计的评价,更可以从一位非设计界人士的角度,一窥编辑乃至读者对书籍设计的看法, 特别是最后一段,颇值得书籍设计师玩味。

    我想,“世界最美的书”的评委,也感受到了我赋予本书的这种气息吧。

 

   《中国新闻出版报》:获奖作品的装帧是否运用了特殊材料和工艺,如何衡量这些细节对你作品的价值?

    作品采用了近年比较流行的裸露书籍“原生态”的装订方式,这不是我的原创,但它神似我国传统的线装书。我在此基础上稍加改变:封面、前环衬、内封和版权、后环衬、封底各自作为一个单元用锁线的方式与正文联结在一起,分隔《风》、《雅》、《颂》三部分的色纸也是通过锁线的方式与正文联结的。这种装法有一定的工艺难度,主要是背胶容易刷到封面和封底上,操作起来得十分小心才行,令我欣慰的是承印方北京雅昌艺术印刷完美的完成了我的设计。注重细节的完善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比细节更重要的是这些细节是否有助于整体创意的表达,不必要的细节只会削弱作品的完整性! 诚如设计家朱赢椿先生言:“读书还是读设计!”这也是我所信奉的书籍设计原则。

 

    获奖感言

    近年来我国书籍设计师能连续在“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中有所斩获,除我国书籍设计界对外交流的充分开展,视野日渐开阔,整体设计水平逐步提升,设计师个人特质外,凭借的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及我国5000年文明的大背景。我的作品《诗经》获本届“世界最美的书”称号,首先应该感谢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前瞻性与辛勤工作,没有“中国最美的书”平台,也就无法参评“世界最美的书”。我国连续获此殊荣,证明“中国最美的书”的评委是独具慧眼的。感谢“世界最美的书”评委会将这书籍设计界的最高荣誉授予我的设计作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衷心的感谢从事书籍设计事业的先辈们!



附:刘晓翔简历

    198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后至今供职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美编室首席美术编辑、编审,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常委。

获奖:

1999年第五届全国装帧设计艺术展览社科类金奖

2004年第六届全国装帧设计艺术展览社科类金奖

2005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200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2007 “政府出版奖”提名奖

2008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2009年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文学类最佳设计

2009年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艺术类最佳设计

2009年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教育类最佳设计

2009年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科技类最佳设计

2009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2010年度“世界最美的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