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教学设计
(2010-11-26 09:15:23)
标签:
杂谈 |
实验七: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2)技能目标: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情况,培养学生对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完成酶的高效性实验。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实验现象,推导结论。
四、实验材料及用具
实验材料:
新鲜的肝脏(如鸡肝)。
仪器用具:
量简,试管,滴管,卫生香,火柴,酒精灯等。
实验试剂:
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的溶液。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假如我们把化学反应比作驾车翻越一座高山,加热加压相当于给汽车加大油门,用催化剂则相当于帮司机找到一条穿山的隧道。这节课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生物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2.讲解实验原理:
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新鲜的肝脏中含有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常温、高温、过氧化氢酶、Fe3+等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氧气,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的速度和数量,及带火星的木条(或没有火焰的卫生香)来检测氧气。
3.
强调控制变量及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
对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除了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引导学生
分析本实验的相关变量:
4.实验过程
(1)教师活动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边讲边做示范,引导学生用对比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应注意观察哪支试管最先产生气泡,哪支试管产生的气泡多及卫生香的燃烧情况。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巡查指导。
(2)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条件表格做实验,按照以下的实验步骤来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问题讨论:通过实验你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2:
3、4号管中,FeCl3和过氧化氢酶起了什么作用。(说明催化剂并没有并没有提高分子的能量,而是把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降低了)
问题3:
3、4号管中,哪个反应速度快?说明什么问题?(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问题4:这个实验的结论?
问题5:实验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为什么要用肝脏研磨液?
问题6: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一个吸管?
问题7:比较四支试管有哪些共同的条件和不同的条件?
学生对问题交流讨论。教师进行小结。
六、注意事项:
1.一定要用新鲜肝脏研磨液为实验材料。
2.
过氧化氢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应提醒学生注意,在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时切勿溅到皮肤上。
3.
一定不要用同一吸管先后滴加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
4.
各试管按要求加入实验材料后,最好及时用棉球将试管口塞好,以免产生的气体溢出,影响观察。
5.
加入实验材料后,应立即观察实验现象,并将观察到的结果及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