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1
情景创设 :
教师在实验台上摆上苹果、马铃薯、鸡蛋、牛奶等实物,老师:“大家看,讲台上放了一些我们常见的、常吃的食物,那么,你们知道它们含有哪些有机化合物吗?”学生在下面回答。老师:(举起鸡蛋)“我们经常说鸡蛋有营养,那它会含有哪些化合物呢?
学生:脂肪、蛋白质、还有些说淀粉,出现争议,老师:"大家的回答,都是根据经验所得,鸡蛋到底有哪些有机化合物,我们必需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检测。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科学的实验方法。”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渗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复习理论知识 让学生首先完成学案中的“知识回顾”,加强理论知识的巩固,见下表:
有机化合物名称
|
检验试剂
|
实验现象
|
还原糖
|
|
|
淀粉
|
|
|
脂肪
|
|
|
蛋白质
|
|
|
3
实验操作 组织学生先看学案,完成学案中操作导航的前两个问题:即让学生根据喜好自由选择实验材料,并对所选材料中所含的有机物做出预测。我在课前给学生准备了丰富的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究的机会,因为学生在刚开始时,可能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但通过不同材料的实验,会自己发现一些问题,如,如果要鉴定还原糖时,选择哪些材料更易观察,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探究,而不是教师在做实验前,直接告诉学生,所以,我在准备材料时,有意的准备了西瓜汁,让学生了解到,材料本身的颜色会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说明:
每小组根据自己情况,从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中,尽可能多的选择实验材料,预测其中含有哪些有机
化合物,再选择相关的试剂和仪器。
待测样品,预测样品所含: 还原糖、淀粉、脂肪、蛋白质。
如何检测? 小组自行制定方案,自行探究,合理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果交流:
你的预测与实测结果是否一致??不同生物材料中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含量一样吗?这对我们选择食物有什么启发??你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有哪些体会?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预测,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仪器的选择。学生自主设计步骤,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对于学生共有的错误与不足之处教师要给予纠正。实验设计成熟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了。教师要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
4
结果交流 老师针对实验,设计问题见表,首先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实验结果,让小组长对自己组的情况做汇报,其他组员进行补充,通过全班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对比总结实验情况,在交流中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并对部分操作进行了改进,如他们建议,在实验前,可预备开水,那么在检验还原糖加热时,可节约酒精还可以节约时间;对不同的实验材料来说,他们具有相同的化合物,但由于量的不同颜色是有区别的;动物类的材料中没有检测到淀粉的存在;选材时还应该考虑到材料本身的颜色干扰,如检验还原糖时,西瓜汁有颜色干扰…在实验操作结束后,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与结论、让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很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展示自己的结果,发表他们的看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交流中,学生自己获取了知识,而且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获取知识的愉悦。
5拓展 根据本节实验的情况,教师进行拓展:糖尿病号称三大杀手之一,直接危机着患者的生命,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而糖尿病病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假如你是医生,请你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如何来确诊病人是否患了糖尿病?本节知识,在高中生物中很重要,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很紧密,所以在高中生物的其他知识中经常考察如血糖平衡,蛋白质,等知识点。
6
反思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实验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变为了探究性实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给学生多一些自主探究,少一些直接灌输,让学生由听众,变为探索者,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要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实践获得知识;而教师也应该转换角色,成为成功的组织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