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贺拉斯“寓教于乐”

(2011-06-09 18:33:08)
标签:

贺拉斯

教育

分类: 经典阅读

                              读书笔记:贺拉斯“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贺拉斯

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前65—前8)古罗马诗人。出生在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小镇里,父亲是获释奴隶,家里颇有点钱,因此少年时代的贺拉斯曾在罗马受过较好的教育,后来又到雅典几个著名的学院里学哲学,受到过古希腊文化的直接熏陶。

公元前44年3月,以贵族布鲁多为首的阴谋者在一个集会中刺杀了罗马军事独裁者恺撒,企图恢复已被推翻了的共和国贵族专政,而雅典则是当时贵族共和派活动的中心。20刚出头的贺拉斯被他们的宣传深深激动,和当时许多在雅典的罗马青年一起,参加贵族共和派活动。当时,在罗马境内,恺撒的继承者与贵旗共和派的斗争非常激烈,连信仰贵族共和的散文家、演说家西塞罗这样的知名人士也被杀戮了。逃到希腊的布鲁多和他的党徒正在招兵买马,贺拉斯遂于公元前42年参军,并被任命为军团司令官。不久,共和派军队与恺撒的继承者渥大维和安东尼交战于希腊境内的腓力比,布鲁多毙命沙场,贺拉斯弃盾而逃。

渥大维掌权后,贺拉斯被宣判为人民公敌;不久发布了大赦令,贺拉斯才回到罗马,但家财均已被没收,只得找一个财务录事的小差使借以糊口,穷困潦倒。他希望以文才引起人们的注意而获得某些援助,于是就写诗。果然,他的讽刺诗和长短句很快就得到了当时已成名的诗人维吉尔的赞赏。维吉尔向渥大维最亲密的朋友麦凯纳斯推荐,麦凯纳斯也很赏识。公元前35年,他的第一部《讽刺诗集》出版,次年又被宣布完全恢复自由。公元前33年,麦凯纳斯赠送给贺拉斯一座庄园,从此,贺拉斯生活安定,情绪平适。一个与渥太维作战的兵团司令,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成了渥大维的歌颂者。他后期在安适庄园里所写的诗,宣扬了他所向往、同时又是他实践着的事事中庸的生活格调:不丧失独立,又要有所依附;不奢侈放纵,又要适当享受;正直、纯朴、仁爱、尚武,复古风而振道德。这种生活哲学,调和禁欲主义和享乐主义于一炉,很适合渥大维政权在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需要,而又与当时社会上的侈靡颓风划出了界线。在他的诗句中常常能听到对渥大维的信仰和祟奉,但据说当渥大维要他当秘书时他又以完全作附庸为耻,婉辞谢绝了。

真正使贺拉斯名垂后世的,是他写给皮索父子的一封诗体书信。此信后来被罗马修辞学家、演说学家昆提利尔努斯(约公元35—95)称为《诗艺》。《诗艺》成为欧洲古典文艺理论名篇。诗人从自己的丰富诗歌创作实践出发,畅谈艺术模仿、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文艺的教育作用、诗人的修养等,对后世欧洲文艺理论很有影响。

贺拉斯非常重视文艺作品的价值,主张诗的道德教化功用和审美娱乐功用的统一,在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把艺术的教用育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结合起来。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说揭示了文艺的道德教化功用和审美娱乐功用的关系,表面上是审美娱乐与道德教化并重,实际上是把审美娱乐看作文艺实现其道德教化目的之手段,更看重的是道德教化统一。“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必须能按作者愿望左右读者的心灵。”而魅力来自作者的情感,“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你自己要哭,才能在别人的脸上引起哭的反应”。(贺拉斯“寓教于乐”的思想对于高中政治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果一个政治老师对于教学的内容连自己都不相信,或者自己都怀疑其正确性,合理性,那么怎么可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信服呢?这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也需要灵活的教育智慧。)

贺拉斯的“寓教于乐”的观点,以及对合式、类型、共性等的论说,为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制定了基本原则,在西方古代美学思想史上占重要地位,影响仅次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

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关心的是如何使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接受,着眼点在于学生能不能接受教学内容。至于学生在接受时的情感状况如何,快乐还是烦恼,乐学还是厌学,往往不加关注。寓教于乐作为情感教学中的一条主要原则,要求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加工能力状况,而且还要关心学生乐不乐于接受教学内容。其基本涵义是“乐学”,是教师通过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学习,学习活动与快乐相联系,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积极向上、乐观主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