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孔乙己》主人公的形象分析

(2011-02-15 10:40:11)
标签:

教育

论文

分类: 教育教学

关于《孔乙己》主人公的形象分析

王德勇

(重庆师范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对外汉语 学号20020520677)

 【摘要】:《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另一优秀作品,如果说,《狂人日记》是从宏观的角度,高度概括而又形象具体地反映中国乃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那么《孔乙己》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写出一个下层士人遭受践踏,完全丧失掉人的尊严,最后被社会吃掉的悲剧。

【关键词】:《孔乙己》    形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I24.9

    一、没落的封建知识分子

    孔乙己生活的晚清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思想文化都经历着巨大震荡的转型期,现代文明已经开始冲击古老的中国,而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在思想和物质上都无力对抗西方列强的侵袭。许多有识之士,奋起要求变革。但是僵化、保守的观念和传统,仍束缚着许多人的身心。反动势力也疯狂地对抗进步的潮流。在这样的社会大转型、大动荡时期,像孔乙己这样徘徊在旧秩序之中的读书人,既没有勇气也没有力量、更没有机会投身到变革的大潮中去,只能成了文明发展、社会转型中的落伍者和牺牲品。http://s3/middle/6660f8f5x9c493a4167d2&690

    孔乙己是这个没落社会里的一个下层知识分子,他的身份在咸亨酒店显得很特殊。他和那些做工的短衣帮们同样站着喝酒,但是他却认为自己是读书人而看不起体力劳动者。孔乙己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竟一直不肯脱掉那“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显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只有当人们触到他灵魂深处的疮疤──“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才感到颓唐不安,意识到自己的沦落和低微。

    在封建社会受科举制的影响,“学而优则仕”一直是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在这样封建教育的熏陶下,孔乙己自然鄙视体力劳动,至于经商营业,更是令他不耻。“君子固穷”既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沦落社会的“挡箭牌”。他虽写得一笔好字,但好吃懒做,不会营生,以至讨饭。不得已去做些偷窃的事,遭人嘲笑,被人毒打,却偏偏要涨红了脸去争辩,说“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死要面子,最后落到被打折腿的惨境。

    二、咸亨酒店的悲剧“演员”

    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而冷酷的环境中。“短衣帮”也处在社会最底层,然而他们对豪强者充满敬畏,对不幸者又肆意嘲弄,他们以“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为话题,故意引逗得孔乙己涨红了脸,绽出额上条条青筋去争辩,于是“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他们还专揭孔乙己精神上的“伤疤”,“你当真认识字么?”“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以看见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的样子为乐事。惟利是图的掌柜只是惦记着孔乙己是否交清了酒钱。孔乙己不再来之后,他也只是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根本不关心孔乙己的命运。还有那个始终没有出场的丁举人,更是残忍狠毒,只因为孔乙己偷了他家的东西,便将他“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孔乙己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这样冷漠的人群中,连一声微弱的抗议也没有,实在悲惨。http://s3/middle/6660f8f5x9c493b99fe02&690

    三、孔乙己所处的世界

   我们读过鲁迅的作品,大概都已经很熟悉孔乙己的世界。在《孔乙己》这篇作品中,作者把这一个世界描写得非常清楚和具体。而且,在这之前,《狂人日记》也已经使我们认识了这一个世界。我们在《孔乙己》这篇作品里,完全能够认识孔乙己的世界和孔乙己本人;而把许多篇作品一起来研究,又可以认识得更清楚。那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界──它叫做鲁镇,也可以叫未庄,也可以叫其他任何的名称。在那里有很出名的咸亨酒店,或别的什么酒店,它的顾客有穿长衫的,但更多的是站着喝酒的短衣帮,在这短衣帮中有阿Q、王胡、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等等。这酒店可以说是一个要地,因为此外还有女乞丐祥林嫂和静修庵的小尼姑都曾经在它前面走过;那帮人撑船的七斤也大概每天都要含着六尺长的湘妃竹烟管来这里晃一晃,打听打听消息或报告从城里听来的消息;在它的隔壁,又住着纺纱的年轻寡妇单四嫂子。这个世界里还有土谷祠或别的什么祠或庙,有已经说过的静修庵或别的什么庵或寺,有魁星阁之类的名胜,等等。最重要的,是有丁举人、赵太爷、赵秀才、钱太爷、假洋鬼子、七大人、鲁四老爷、赵七爷(茂源酒店的主人),还有四铭、道统等“文豪”(《肥皂》)等等;这些人是必要

的,没有他们,这个世界就一切都无从谈起……http://s3/middle/6660f8f5x9c493cf7c432&690

    就是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上面所说的各种人物,孔乙己是这个世界中的人物之一。他不是闰土或祥林嫂,也不是七斤,这是不用说的。他满口之乎者也,然而他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所以他当然又不是赵秀才,同样也不会是假洋鬼子。他认识茴香豆的茴字,而且知道回字有四样写法,很可以去做掌柜,然而他又不会营生。他已经坦然站在短衣帮站的柜台前了,然而他又不是《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或《长明灯》中的疯子;而且和阿Q也还差得很远的一段路(虽然他已经有些像阿Q),因为他是好喝懒做,而阿Q是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加以阿Q常常会不把赵秀才之类放在眼里,他却一提起捞不到半个秀才就会立刻显得颓唐不安。孔乙己,究竟是谁呢?谁也不是,而就是孔乙己!谁也不会认错他,因为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只是这么一句话,就把这个人物完全描写出来了)。就是这样的一个孔乙己,是这个典型世界中诸多典型人物里面的一个。

    在这一个世界中,孔乙己和其他诸多人物同样地有名,比谁也不稍为逊色。他的部分的外貌──身材很高大,一部乱蓬蓬的白胡子,并不怎样重要,因为即使身材矮小,没有胡子,也还是一个孔乙己。但这部分的外貌,对于这一个孔乙己,也还是使人感到亲切的东西;而他的另一部分外貌──青白脸色,又是更亲切的,同时是重要的,而且对于一切的孔乙己都是亲切而重要的。对于这一个孔乙己,尤其重要的是──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这对于别的孔乙己,有时也适合。但使我们认识这一个孔乙己以及一切孔乙己的那最主要的标志,是穿着一件长衫──一件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以及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风度。这样的人,他的来历就很明白,一定是这样:原来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的地步;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是又有一样致命的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都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就没有了,这样,他不偶然做些偷窃的事,又怎么办呢?……只要他是孔乙己,那就一定是如此。不一定一切的孔乙己,都事事相同,但总有大致差不多的来历,尤其是精神上总有一致之点的。譬如说,有的孔乙己不一定写得一笔好字,然而他总一定读过书;不一定好喝(酒)而是好吃或好别的什么,然而他一定是懒做;不一定脸上时有伤疤,更不一定被打断了腿,然而他一定也免不了要做些偷窃或诸如此类的事,因为既没有捞到半个秀才,又不会营生,是一切孔乙己所以为孔乙己的前提条件。这样的人物,在他的世界里也真是所谓天生的人物;就是说,他原来就是如此的,他的出现没有丝毫可奇怪的。自然,在他的这一个世界里,没有这样的孔乙己,大概也没有什么。作者就告诉过我们,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也就是说,没有他,别人并不会增加寂寞。譬如在后来,他大概真的死了,人们也就不再提到他,连咸亨酒店的掌柜到最后也不再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的照例的话了,就是明证。但是,虽然别人并不怎样需要他,他却是他的世界所不可缺少的人物。他的世界已经替他预备了一切条件,非让他在丁举人之类的已经不是怎样景气的王国里做一名以备一格的居民不可。(我们说丁举人之类的王国已经不怎样景气,即九斤老太所说的“一代不如一代”,那不过是说他们的虎皮交椅已经很破旧,已经渐渐坐得不舒服,已经从那里出了狂人和疯子,也出了不少孔乙己,而且连阿Q把辫子盘到了顶上都可以使他们变色,如此而已。并不是说这已经不是一个王国;它还是一个王国,而且还相当的巩固。)在丁举人之类的王国里,孔乙己这样的居民是决不会缺少的,而且是同样重要的。正因为他本来是重要的,于是,经过天才艺术家的介绍,我们看见,他是怎样精彩的人物啊──他一出场,人们马上都笑着看他,例如他一到咸亨酒店,店内外就立刻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人家对他脸上的伤疤特别有兴趣,而他也似乎特别能够在这上面去满足人家,总要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为自己的“清白”而争辩,把所有的之乎者也都倾倒了出来。人家也特别愿意触到他的隐痛,而他似乎又特别不愿意人家触到它,这样也就特别满足了人家,──因为他惟一的隐痛是捞不到半个秀才,──他何尝不知道:要是捞到了半个秀才,这些人还能这样看待他么?──人家触到它,就是要看看他那有求必应的脸上立刻显出的颓唐不安的痛苦和嘴上的之乎者也。我们不得不说,孔乙己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正因为他善良,他又更精彩,并且使我们觉得不知怎么说好。http://s2/middle/6660f8f5x9c493e554ce1&690

    人们的这样的态度,诚然是冷冷的,但我们又有什么可责备人们呢?而且人们的冷酷还有更甚的呢,当最后一次他坐着一个蒲包,用手走来咸亨酒店的时候,掌柜和别人还不是同样讥笑他么?可是,我们知道,这讥笑确实又由于孔乙己自己低声辩解说他的腿是“跌断”的而引起的,所以我们仍然不能说别人是讥笑错了的,虽然孔乙己是在用恳求的眼睛希望别人不要再羞辱他。

    这样的,就是孔乙己,一个没落的大家子弟或没落的所谓书香之家的子弟由于不可救药的根性而走到末路的形态。孔乙己的不可救药的根性和他的末路,是一切孔乙己们的共同的基本的特征,不管他们善良或是恶劣。也许越善良,像这一个孔乙己这样,他的末路就越惨;善良只可能赢得有心人的悲悯或同情,然而不可能改善他的末路。

    但这一个孔乙己(不是一切孔乙己)却确实使我们同情,因为他同时又是一个被损害者。他当然在基本上还不同于闰土、祥林嫂、阿Q等人,因为他的不可救药性是和没落势力相联系着的,但他究竟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且到最后也还有自爱之心,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已经敢于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自然孔乙己究竟能否走到反抗的路上去,是还不能断定的。

参考文献:

1.林志浩:《鲁迅研究》(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鲁迅:《呐喊》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3.《试论〈孔子乙己〉的主题思想》  《南京大学学报》1976年第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