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别让精神福利挤压肉体福利

标签:
肉体福利本能灵与肉卡夫卡古希腊情感 |
分类: 女人心情 |
生命中只有11个月的烂漫痴情。
他,曾和两个姑娘,先后三次订婚;还同一个热情激进的少妇,狂热了近两年。只是他的三次婚恋,均遭到父亲专横的干预,都没能够最终成婚。
他就是弗兰茨•卡夫卡,犹太裔捷克人,法学博士,被誉为现代派文艺之父,对世界文学的影响重大深远。梦,是其作品喜欢用的手段。孤独感,是他笔下主人公的心理特征。
多拉•迪阿曼特,是个犹太姑娘,出身名门。19岁那年,在波罗的海犹太人度假村工作时,遇见了卡夫卡。她点燃了他感情夜空的满天烟火,那样的激情燃烧,那样的光辉灿烂。
当时,她在度假村厨房里杀鱼。他在周围休闲,碰巧看见了这一幕,不由感叹:
多么纤细的一双手啊,
可干的活又多么的残忍。
这样正巧,她和他相遇相识了。那个时候,他被病痛折磨,天天咳血,不到40岁的他,身高一米八二的躯体,只剩下不足55公斤。因对未来已经绝望,根本不去治疗。
这时支配他的,是一种无意识的力量,是生命目标回归死亡过程中,一直默默起作用的效应,是追求以死亡为归终的本能,也就是弗洛伊德讲的死本能(又称腾纳托斯,以古希腊死神名字命名),表现为迎接生存走向毁灭的状态。
他深邃的心底,幽默的谈吐,灵魂深处忧郁的无望与无奈,深深触动了她。她的蓬勃朝气,生机活力,坚韧执着,也暗示和感染了他,唤起他被遮蔽的生命意志,被压抑的感情力量,让对自身肉体自暴自弃的他,重新燃起活下去的强烈欲望,心甘情愿俯首帖耳,像孩子般听话,好好接受医生治疗。
这时的他,自觉努力争取,生本能起来反抗死本能,这种积极的生命状态,目的就是维护自我生存,追求欲望满足。这种渴望自救自足的本能,又叫作爱洛斯(以古希腊爱神名字命名),是一种广义的爱欲本能。
柏林租房同居共寐时段,她和他都非常尽情,享受文学的奇妙浪漫,身历爱恋的热烈燃情,体验生命火花升腾的灿烂快感。每一周,每一天,她让他总沉浸精神畅适的美好中,感受那从未得到的理解,从未有过的爱。
一个春的时节,病情有了缓解的他,紧紧拥抱着她,说自己从未像现在这样,渴望治好病,渴求活下去。
因她父亲强烈反对,两个有情人终未成眷属。她和他的恋爱,没能走向神圣庄严的教堂婚礼,无法在神面前许下永恒诺言,实现宗教意义的制度化。这给病中的他,致命一击。
他曾嘱托友人,在他身后,将其手稿全部烧毁。庆幸的是,友人不仅没有照办,反而将之保存下来,进行整理,公开出版。否则,人类将损失一份珍贵的精神文献,大家都不知道他这个人。
她以自己这片善良心地,归置他身体的裂片,安顿他心瓣的碎片,陪他度过一段短暂的光阴,狂热的恋爱,美丽的生命。他命中的一切苦难,都在这不期而遇的爱里,被融化,被温暖,被升华。
虽然短暂,可这世上,只有她在死神面前,真正照亮超度他的生命。他将自己留在人世的最后11个月,那一场爱恋的全部时间,演绎成一串串生命焰火,一束束爱情烟花,缤纷满天,浪漫满天,香飘满天,流芳满天。
他曾这样写道:
目标已有,
道路却无;
我们谓之路者,
乃踌躇也。
它的原意是说,人欲找上帝而不能。借用这一句话比方,女人想找爱情的上帝而不能。这也正是女人身与心的困境,灵与肉的两难,女人常向往婚恋的至高至上,格外讲究条件,过分苛求完美,不惜耽搁肉体快乐,损害情感愉悦,承受身与心不能完全交融的折磨,承受精神幸福对肉体幸福的侵越。女人应该学会:
调适自身灵与肉的紧张关系,
别让精神欲望挤压肉体欲望,
别让精神福利侵越肉体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