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牛慢牛究竟该谁说了算
文/ 黄湘源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是证监会煞费苦心要把快牛调教成慢牛。且慢!快牛抑或慢牛,不该是市场说了算的事吗?证监会凭什么就可以那么任性地将它当成橡皮泥一样,想捏出什么样就捏出一个什么样呢?!
今年以来,证监会的风险警示,据媒体报道已有八道金牌,并数次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股指的走势。其中尤以1月16日为甚。当日,证监会向市场通报了对45家券商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情况,并指出部分券商存在违规行为,证监会对其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受此影响,1月19日,沪指大跌7.7%,创5年多来的最大单日跌幅。4月17日,证监会再次通报融资融券业务开展情况并提出7项要求。同时,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上交所、深交所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融券业务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该消息被解读为打压股市的信号,在当日引起了不小的市场波动。5月5日,证监会又再次在其官网上提醒投资者要理性投资,牢记风险,不要盲目跟风炒作。连同此前证监会主席肖钢在出席两期指新品种上市仪式上的讲话和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的警告在内,监管层短期内如此密集地“提醒”投资者是非常罕见的,市场理所当然地理解为某种风险警示的信号。当日,沪深两市分别跌1.13%和1.31%,中小板和创业板更是分别暴跌3.34%和2.17%。
历史上,证监会连发金牌引发市场暴跌的现象并非罕见,其中最让人刻骨铭心的莫过于1996年的12道金牌,而这12道金牌出台的背景跟现在这8道金牌在某些方面仿佛让人颇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1996年初,中国股市已经走熊3年,许多股票已跌到极点。但是,春节过后的政策利好却接连不断。4月1日,国务院批示要“稳步发展,适当加快”。6月20日,央行上海分行宣布,欢迎异地券商在沪开办营业部。上海推出上证30指数。不甘落后的深圳市场也推出30家绩优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从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沪深两市全线飘红,上证综指涨幅达124%,深成指涨幅达346%,涨幅达5倍以上的股票超过百种。两市领头羊深发展从6元起步,到1996年12月12日涨到20.5元,四川长虹更是从7元开练,1996年12月上旬涨到27.45元。不料从1996年10月起,管理层接连发布了后来被称为“12道金牌”的一系列政策性规定。12月16日《人民日报》还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文章说,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这天恰逢星期一,上证综指重挫9.91%、深证成指下挫10.08%;绝大部分股票都收在跌停板。次日,上证综指再度暴跌,跌幅为9.44%,深证成指跌幅则为9.99%。
尽管现在这八道金牌的威力或远非曾经的12道金牌可比,但历史的教训不该被轻易地忘记。其中,尤其不该忘记的教训,莫过于“成亦政策市,败亦政策市”。自1996年以来,中国股市有过一涨涨到6142点的辉煌,也有过一熊就连熊七年的悲哀。如果说,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为改革思路的集大成者,其最大的理论收获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么,正在从行政审核制走向注册制改革的中国股市所最应该逐渐告别的岂不应该也正是这么多年来将我们的股市折腾得连一点最起码的“晴雨表”功能也几乎都不知为何物的这个政策市么?然而,为什么股市好不容易抛开了那么一蹶不振的熊气并刚刚开始牛了起来的时候,政策市似乎又要开始不安分起来,甚至不惜要重新祭起8道甚至12道金牌的利器来了呢?
在股市太牛甚至牛得似乎有点忘乎所以的时候,适时的风险警示无疑是必要的。但是,这样的风险警示理应让市场自己去做。监管者大可不必事无巨细,将什么不该再由自己包办的事务都事必亲恭独揽于一身。再说,就市场风险来说,投资者自己教育自己的效果,无论如何也总比监管层包办代替要好,且好得更多。其中,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让投资者免受或少受一点政策性干扰的无妄之灾。作为监管者而言,越俎代庖发布风险警示的初衷或不无爱护或保护投资者的意思,而其结果却往往不是过犹不及,就是适得其反。可以说,几乎没有一次行政干预性质的风险警示没有不对市场对投资者造成无可避免之不当伤害的。这难道都是能用所谓的好心办坏事来加以解释的么?对于那些被这种人为的政策市所造成的市场急转弯所甩出去的受害者来说,政策上除了不屑一顾又曾表示过什么呢?这也就不能不让人怀疑,所谓的风险警示也未必都能一概而论地说是所谓的好心,有时或不免也带某种有为风涨势为人所用的特殊的功利性目的。
当然,现在的8道金牌和历史上的12道金牌并不能简单相比。至少,现在每发一道金牌或产生引发市场震荡效应之后,管理层都不会忘记一再强调无意打压股市。这不仅说明了市场需要牛市,政策面也需要牛市。不过,尽管慢牛或比快牛更符合市场的利益也更符合管理层的意愿,但牛市如何发展最终毕竟还是市场自己的事。无论如何,管理层也不能一边在放开开户登记,鼓励投资者入市,一边却又赤膊上阵,重操起打压股市或调控股市的旧业来。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牛市自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决不是谁想塑造成什么样子就可以塑造成一个什么样子的。牛市只有在更适合其成长的改革市中才能顺利地发展为更理想的健康市。除此之外,不是过犹不及,就是适得其反。历来如此。这一次,想必也不会有什么例外。
(《金融经济》2015年第6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