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市来了,你赚钱了吗?

(2015-02-09 16:54:21)
标签:

股票

牛市

分类: 证券

牛市来了,你赚钱了吗?
文 / 舒亦文


      牛市来了,你赚钱了吗?
      当笔者在朋友圈中发出这一问后,一下子引来许多股民朋友的痛诉。“我那里赚钱罗,纯粹赚了空空的指数,市值竟然还在缩水!”老股民华先生第一个回复笔者。接下来一谭姓朋友回话说“蓝筹如此狂炒,我根本看不懂呀,赚不到它的钱呀。”只有极少数几个新股民喜滋滋地告诉我,跟着热点走,买银行股、保险股、证券股,短短的10多个交易日,都赚了50%了。
       自2014年10月以来,沪指从2400余点起步,一路狂奔,仅用了10多个交易日,就飙升到了近3100点。500余点的升幅,超过了20%的水平。然而,这样大的涨幅并不是所有的个股都在上涨,而是少部分的大盘蓝筹股在发疯。如银行股普遍涨了40%左右,保险股涨幅都在50%以上,券商股更厉害,几乎都是翻番的。连最不受股民待见的中石油都有30%的涨升,甚至还迎来过连续2个板的走势。正是这些大蓝筹的疯狂,才把指数急拉了500多个点。
       何大部分股民在这波牛市里面没有赚到钱呢?细细分析起来,其实原因并不复杂,主要在以下几点:
       1、惯性的熊市思维主宰了自己的思路,对牛市缺乏思想准备。由于市场长期的熊市运行,已让投资者习惯并接受了熊市的思维定势。当牛市已经敲响投资者门窗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相信是牛市在敲门,而以为是恶作剧者在捣乱。尤其是当蓝筹股集体崛起的时候,仍不相信会是牛市的脚步。当马钢股份在去年10月29日、30日、31日连续3个涨停板,并带动整个钢铁板块和一些大蓝筹纷纷上扬的时候,许多股民都没有想到会是牛市来临,更没有想到要马上转变思路,把资金投入到蓝筹板块中来。
       2、长期的题材股、概念股炒作风气蒙蔽了投资者发现价值的眼光。许多中小投资者对牛市之所以缺乏心理准备,主要是因为在长期的熊市中,一直习惯于对题材股、概念股的炒作,而且往往是能够把一只没有任务业绩支撑的个股炒到天上。如天和防务(300397),业绩平平竟然炒到了100元以上;朗玛信息(300288)业绩也很一般,竟然狂炒到200元上方。对于业绩优良的大盘蓝筹股,市场几乎是视而不见,投资者敬而远之。如一大批银行股、保险股,每股收益都在1元左右,尤其是保险股,每股收益大多在2元以上,股价却鲜有表现,很多股甚至跌至每股净资产以下。大多数投资者在头脑中对题材股、概念股已形成了价值投资的重要目标,而把绩优蓝筹股当成了垃圾股。长期如此思维,造成了对真正的价值投资的扭曲。这也是很多中小投资者在这波牛市行情中不赚钱的重要原因。
       3、短线操作占据了交易的主流。短线操作,一直以来是绝大多数中小散户在股市的刹手锏。小赚一把就跑,一被套就死扛,这就是散户投资者不赚钱的死穴。很多散户并不是没有买到过好牛股,而是涨了一点点就生怕跌下来,马上兑现一点蝇头小利。这波行情开始之初,很多人也买了银行股、证券股,但是,稍有点象样的涨幅就急忙出局,生怕到手的利润又丢了。频繁的短线交易,行情好时,还能赚点微薄利润,一旦行情急转直下,就会把很多次交易的利润打光,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4、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价值投资理念,缺乏战略眼光。实际上,不管是对题材股、概念股的炒作,还是对大盘蓝筹股的认可,都有一个正确价值投资理念的问题。对于一只股票,当其所处的行业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其公司的前景也是颇为看好时,资本扩张也正当其时,那么就应该可以看好它,而不应该以其不是当下的市场热点而冷落它,更不应该以其价格低廉而忽视它。相反更应给予高度关注,一旦认为达到介入时机时,就要果断买入并持有。只要公司的基本面和所处的行业市场没有发生逆转,就要一直坚定地持有。能够在股市中赚大钱者,几乎都毫不例外地是一个具有正确价值投资理念,并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高手。随便举一个例子,如果在2年半以前,在5、6块的价位买入大族激光(002008),并一直持有的话,那么,你就可以在2年多的时间里净赚3倍以上的利润。当时的大族激光,就是一家值得长期进行战略投资的个股。
       实际上,只要我们中小散户投资者克服自身的弱点,用正确的价值投资理念指导自己的投资行为,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去发现和捕捉价值投资个股,那么,在这个市场上获取一定的投资回报,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金融经济》2015年第1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