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理财进入应用场景化时代
文 / 陈 凯
对于互联网金融,场景化就是把复杂的、相关联的、需要做风险评估的产品和服务用互联网化的简单思路表现出来,同时做好产品的收益与风险提示。而应用场景化就是把互联网金融的快捷、便利、通俗的投资方式,用合适的途径传播给广大的投资者和消费者,并融入日常生活。注意,是融入日常生活,把金融的门槛降低,把环绕在金融周围的神秘大幕全部揭开,让金融接触日常百姓生活。
场景化,最开始是从一些便民的移动支付,比如手机话费、水电煤气的缴费开始,后来慢慢开始进入较为高端的理财资讯服务领域,通过智能手机这一载体和APP功能的开发,将原本基于PC的业务流程和咨询服务转移到移动端上,在提供便捷支付和信息查询的同时,给用户最好的理财消费体验。
用户的需求在哪里?
对于具有理财投资需求的客户而言,其需求主要在于通过便捷的信息查询和支付手段来实现即时的股票、基金、理财等产品的查询和历史数据的比较,并通过当前的行情来进行综合的决策,做出投资、理财的产品和行业选择。这里其实分为2个阶段,一个是信息查询阶段,一个是做出投资、理财操作的阶段。从目前各种理财资讯产品的发展而言,大多是处于信息查询阶段,或者是功能不全,或者是缺乏专业数据支撑。
而即便是一些专业理财资讯网站,目前的服务也还大多数处于信息查询和投资建议的第一个阶段,而对于介入交易阶段的操作较少,因为这涉及到几个具体的问题,一个是用户的使用和操作粘性到底高不高,另一个是在没有支付平台作为媒介的情况下,这种介入操作的行为和客户到投资机构网站直接购买的举动没有很大的差异性,有些受制于用户体验,也不能提供一揽子流程的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平台化
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而言,已经从单个的产品名录和体系,发展到较为高级的平台化阶段,主要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基本上都是在现有的互联网平台上来实现了产品的销售和用户体验的提升。平台化,也就是理财、投资产品的集成化和标准化的过程,通过收益率匹配,产品的标准化介绍,产品间的比较来实现了产品平台化的建设。
在平台化的过程中,主要有这么几个趋势,一个是利用原有的电商平台建立的大金融平台,如阿里、京东、腾讯等公司的电商金融化,就是利用电商的高客户群和粘性来实现金融化的战略布局;第二个是利用传统金融机构的用户数据和客户,比如民生的直销银行,这个是银行金融产品销售的平台化,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银行业务的便捷和上网;第三个是一些独立的第三方平台,汇集各个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产品为主,但是主要停留在信息资讯服务这个阶段,并没有渗入到支付这个环节;最后一种便是专业信息资讯与理财、投资二合为一的平台,主要是借助便捷的手机APP形式来实现用户的高端理财服务。
在平台化的过程中,对于用户而言,各种理财和投资产品的收益性和安全性是首要考虑因素。互联网金融的平台化,就需要延伸整个客户服务的链条,包括从理财、投资产品的推荐,到产品的详细介绍,风险与收益的提示,近而到历史数据的对比,产品的走向分析和投资建议等等。等于说,未来的金融资讯服务是以高粘性的一揽子服务为前提的,而并非只是立足于其中的一个环节。
场景化与细分定位
对于目前大多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或者产品而言,在确立了移动端和平台化的战略之后,紧接着需要完善的就是客户的细分定位和基于客户需求反馈的产品研发和传导机制。在C2B时代,客户的理财、投资需求将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包括风险承受能力,预期的产品收益,时间期限,喜好程度,购买习惯以及客户服务等,都需要一定的数据化平台和专业化的细分市场定位。
在第一个阶段,互联网金融主要是通过标准化的手段来进行快速的场景化,但是,在互联网金融业内的竞争步入激烈化,加上传统金融机构网络化的趋势,通过过度的标准化来快速占领市场,到后期容易产生一定的疲惫性,也就是各个平台之间的收益和产品差距不大,最后导致用户粘性的降低,除非是有其他的粘性作为补充,比如电商的消费粘性和宝宝类产品的粘性互补。
所以,到了场景化和平台化的第二个阶段,就需要突出自己的核心优势,在差异化的竞争中提供独有的服务,并以此来提高和留住用户的粘性。就资讯理财市场而言,要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进行差异化的产品设计和推荐,并通过客户的历史投资数据建立客户个人的投资、理财档案,在标准化的同时提供更多的个性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