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信“理财通”交易额度,究竟谁做主?

(2014-03-25 16:15:47)
标签:

微信理财通

财经

分类: 银行

                    微信“理财通”交易额度,究竟谁做主?
                                            文/周慧虹


  “指尖动了”钱没动,我的存款究竟谁做主?随着微信“理财通”的上线并受到热捧,部分银行出台规定,限制其交易额度的做法,引发了一些投资者的质疑。
  据了解,目前,有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10余家银行支持微信支付。用户绑定银行卡后,就可以进行“理财通”的基金购买。然而,令人不爽的是,这些银行均对单笔单日交易额度做出了限制,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限额最低,为单笔单日5000元;而工商银行和浦发银行更是对单月总额做出限制,如工商银行限定单月总额5万元,是12家银行中最低的。
  事实上,微信“理财通”上线之后,相关银行对其交易限额规定曾经做出过调整。像招商银行对转入“理财通”的资金限额就从最初的每笔每天5000元上调为每笔每天3万元;而工商银行的限额则从最初单笔单日1万元,调整为单笔单日1万元、单月5万元,从最初每月最高30万元额度下调了25万元。从中反映出,不同银行对于客户参与“理财通”业务所持的不同态度取向。
  银行之所以要“限制交易”,据其内部人士介绍,主要是为了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客户使用银行卡转账,资金如果发生问题,银行是第一责任人。如此看来,银行这么做完全在替客户考虑,可是,面对银行的这番“好意”,为何许多客户不领情?
  客户想不通的是,所持银行卡内的钱明明是自己的,该怎么使用、使用多少为何就不能由自己说了算?况且,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当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同时还规定:商业银行应当保证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支付,不得拖延、拒绝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
  即便相关银行确实是为了客户好,稳妥的做法应该是,他们首先必须尽到风险提示义务;其次,尽可能地通过“技防”措施,在业务交易的关键环节帮助客户防范风险。退一步讲,就算要通过设定交易限额措施来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也需在具体规定出台前广泛征询客户意见,征得大多数客户同意;并且,规定出台后也要注意以适当方式充分做好解释工作,赢得客户理解。像这样银行单方面断然出台强制性规定,任由自己对规定内容随意进行调整的行为,招致客户不满与质疑那是必然的。由此造成的后果,既影响了银行口碑,也可能引发客户“用脚投票”,使银行无端丧失部分客户群。
  仔细分析,银行“限制交易”固然有基于维护客户资金安全因素的考虑,但也不排除他们存在着“私心”。正如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的,银行这么做有截住储户资金流向,防止存款流失的动机。互联网理财产品对银行活期存款冲击巨大,为了符合存贷比的监管要求,银行“不得不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纵观现实,当前,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他们客观上已经在同传统银行争抢客户。此种形势下,传统银行须知,欲留客户先留其“心”,在金融消费的选择可能越来越宽泛的情况下,无论从眼前还是长远来看,银行一味依靠资源的垄断恐怕会得不偿失。
  对于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抢客户”的现实,有分析认为,两者竞争不会以“你死我活”的局面收场,但这种竞争会产生“鲶鱼效应”,从而拉动我国金融要素的流动和金融效率的整体提升。不管种种分析、预言如何,作为传统银行的经营管理者确需把心态放平和了,时时将自身经营与互联网金融经营相比较,从中汲取于己有益的养分。要看到,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既在于大数据征信与互联网化,同时也在于个性化的客户服务与体验。目前,传统银行所需要的也正是这种更为开放、进取的姿态,不断设计出更多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积极利用好利率策略,踊跃探寻新颖可靠的盈利模式,以实力与行动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金融经济》2014年第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