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贷款利率“松绑”,利好如何照进现实? 

(2013-09-17 10:15:07)
标签:

金融业

贷款利率

松绑

财经

分类: 聚焦

贷款利率“松绑”,利好如何照进现实?

/刘 鹏

 

  7月1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推进利率市场化,自7月20日起,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

  从发展市场经济的总体布局和社会目标上来看,利率市场化是必然趋势。比如世界上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早已经实现了利率由市场说了算的机制。然而在我国,此前我们呼吁、期盼了很多年,利率的市场化依然没有能“破壳”。如今,央行终于有所动作,让利率往市场化的方向前进了重要一步。

  从宏观的角度入眼,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无疑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一者,它凸显了中国政府推进改革的坚定决心,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彰显了“精准、稳妥、持续”的改革思路;二者,它迈出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必要一步,对于稳增长、调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贷款利率“松绑”的具体利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贷款利率“松绑”可以进一步缩小存贷款利差,合理化银行利润。以现行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3.0%、贷款6.0%为例,银行每吸储一万元,并全部发放贷款,每年支付利息300元,收取利息600元,净获利差300元。即便是银行能在贷款利率上打7折,执行0.7倍的贷款利率4.2%,银行也净获利差120元。这创造了银行是“最赚钱的行业”这一“神话”,但却显然已经严重背离了市场,甚至不符合相关公平原则。而放开0.7倍贷款利率下限,无疑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利差,让“最赚钱”的银行的收益走向合理。

  其二,贷款利率“松绑”有利于引导和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目前,国家经济总体发展速度放缓,企业资金压力巨大,一向缺少资金的小微企业更是捉襟见肘。放开贷款利率下限之后,企业到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就有希望以更低的利率获得,降低融资成本,这对于实体经济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而企业发展了,小微企业壮大了,将会通过上缴利税、带动就业等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其三,贷款利率“松绑”对于促进农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不再对农信社贷款利率设立上限,有利于解决更多“三农”资金需求问题,有效发挥金融机构支持农业、支持乡镇企业的作用。

  其四,贷款利率“松绑”将使商业银行的差异化竞争成为一个主线。贷款利润多少交给市场来决定,可以促使各商业银行加快转变同质化经营模式,谋求新的发展与经营之路。美国在推行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从20%攀升至40%以上。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大多是靠利息生存的,利率“松绑”后金融机构将主动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开拓新服务业务、创造新的服务收入,总体上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贷款利率“松绑”固然已经迈出了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对促进银行间的差异化竞争,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起到积极作用,但央行新政没有撼动银行相对强势以及资金垄断的地位,也没有增加资金的经营主体,而且存款利率暂未放开,难以让银行间实现完全市场化的竞争。

  银行之间的竞争环境不形成,贷款利率下限取消在业界看来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此前有数据显示,尽管央行允许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执行0.7倍基准利率,但高达88.6%的金融机构贷款都维持在基准利率以上,只有11.4%的优质贷款项目可以享受优惠利率,且其中绝大部分的利率折扣幅度都小于10%。

  银行从一定程度上要靠“吃利差”而生存,本身降低贷款利率的积极性和内驱力是不足的。进一步打折或者下调贷款利率,意味着银行将会少赚钱,这与市场化体制下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是相悖的。如果再加上外部竞争压力小,“钱荒”让银行贷款资金供不应求等因素,贷款利率虽然“松绑”,但银行“仅此几家,你爱贷不贷”的经营模式和态度却没有改变。因此,短期内贷款利率“松绑”就是一个形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涉及到个人房贷,对大量“房奴”的减压意义没有呈现。更重要的是,新政策并未给利率市场化重点的存款利率“松绑”,因此,贷款利率“松绑”只能算是一个阶段性成果。真正的利率市场化,还有待于后续相关政策或法律的进一步引导和推进。

  第二,对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作用不大。目前银行可用于贷款的资金相对比较紧张,这造成了执行贷款利率下浮的空间较小,加上银行主观方面的观望态度、不愿意下降的姿态等,短期内对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第三,对中小微企业而言,恐难真正享受到此项政策的红利。融资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基本都是上浮,下限管制本就没有什么影响。放开下限后,金融机构可能通过低利率策略吸引国企、大型企业等优质客户,这反而会挤占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资源。

  首先,贷款利率“松绑”政策利好央企、大地产商和地方政府,由于有政府的隐形信用担保,获得低利率贷款机会多,而中小企业则因信用低、成本高,获得贷款的机会小、利率更高。

  其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是资金缺乏者,是“最饿”的经济实体,但同时也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待见”者。贷款利率“松绑”后,大型企业、地方平台企业利用从银行获得的低息贷款,转手通过委托贷款等形式,高息放给中小微企业,赚取可观收入,以钱生钱。这意味着,资金从存款人手中,到银行再到中小微企业等经济实体,中间又多了一个“食利者”,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将会变得更大。如此一来,相当于贷款利率“松绑”的改革利好被“架空”。

  以笔者之见,贷款利率“松绑”,确实迈出了利率市场化里程碑式的一步,要让利好照进现实,一方面,放开金融市场准入,从根本上增强竞争,让经营主体进一步市场化,促进金融改革步伐,事实上,也只有良好的市场主体竞争、良好的金融业环境,才能实现利率市场化;另一方面,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鼓励银行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让新政所带来的实惠为他们“雪中送炭”,而不是给那些占尽资源优势、且议价能力强的大型企业、政府平台“锦上添花”!

(《金融经济》2013年第9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