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熊市之殇

(2012-03-15 09:06:07)
标签:

财经

熊市

私募

佣金率

结构化产品

分类: 聚焦

熊市之殇

本刊特约记者 / 苏海强 深圳报道

 

  毛小星拿着苹果手机的手有点发抖,在记者要他看看当天股市行情时,他说:“我都不敢看K线图了。在12月的一周时间里,我在股市里的资金就没了将近一半。”

股民:再见了,中国股市!

  2009年,毛小星辞去大富豪首席营销顾问职务赋闲在家,过着练身、修心、炒股的悠闲生活。“想不到2011年股市太令人失望,让我损失了好几百万。”他甚至不愿更多地与记者谈股市。“好在我的微博换物公益活动有了大起色。”面对记者追问的他对股市的感受,他说:“2011年,‘股市2012’提前到了。”尽管他各项事业所向披靡,但在股市却折戟沉沙。

  2011年,和毛小星有着同样感受的深圳股民大有人在。“再见了,中国股市。”作为1993年入市、陆续投入股市几百万元的老股民,最近清空了所有的A股和B股,2011年亏损55万元人民币。从1993年到现在累计亏损120万元。”某私营企业老板姜兵面对记者宣告退出股市。

  姜兵表示,退出的主要原因是客观环境不佳,中国的小股民、散户无法预知股市的走向,获得的信息不对称,“令我觉得很难适应。”姜兵说,“我也花过很长时间选择股票,选择好的绩优股和蓝筹股,曾经也有过盈利。但是持有的时间一长,这些盈利都消失了。如果再等上十年、二十年,我自己创业获得的收入都能高于股票取得的收益。”

  和姜兵退出股市不同的是,很多股民寄望于行情转好,带来解套机会。潘先生无奈地对记者说:“亏钱不敢告诉媳妇儿”。2011年4月份后,潘先生就“得瑟”不起来了。“以前赚的钱都吐出去了,补仓接着被套,现在亏得一塌糊涂。”行情不好的时候连账户都不敢登录,生怕自己“受不了刺激”。另一位老股民抱怨说:“2011年是我从92年炒股以来最困难的一年。”“我们一家四口人炒股,今年全军覆没。”他老伴、儿子喜欢买小盘股,今年亏惨了,特别是媳妇买了几只ST股,赔得血本无归。他表示,“没有钱去继续亏,就等手上的股票解套了”。

  毛小星等深圳股民在股市的遭遇,其实只是千千万万中国股民2011年“股事”的一朵小浪花。2011年,A股持续低迷,股指可谓“熊冠全球”。2011年12月30日,沪深股市在一根小阳线中落下帷幕。人们蓦然发现,这一天,上证综指报收2199.42点,早已跌破了2001年6月创下的最高点2245点。这一年里,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下跌了21.68%和28.41%,沪深A、B股股票总市值蒸发了50664.50亿元,流通市值蒸发28189.11亿元。新浪财经的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股民亏损幅度超过50%,合计亏损比例高达89.1%。    

基金:交出最惨淡成绩单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所有与股市沾边的基金产品几乎全部赔钱。

  深圳私募界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人士对记者说,熊市往往是基金经理投资能力最好的试验期,谁在“裸泳”暴露无遗。由于2011年A股“熊冠全球”,清盘和并购、募集延期、公司裁员这些刺眼的词汇一起成为了阳光私募2011年的主旋律。

     2010年私募冠军常士杉向记者坦言:“2011年,我们没有做好,需要向投资者真诚地道歉。”从冠军到业绩靠后,“私募冠军”魔咒让常士杉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错判行情、规模之累、遭遇地雷、缺乏对冲工具等使得常士杉经历着转型之痛。一代股评名嘴赵笑云曾踌躇满志,高调进入阳光私募行列,一鼓作气发行两期产品。然而,8个多月亏损超过30%的无情现实,让其感叹生不逢时。

    这只是缩影,众多阳光私募满怀憧憬进入该行业,却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面对残酷的现实黯然神伤。

    2011年5月,鼎弘义忽然宣布解散旗下的产品“鼎弘义1期”,阳光私募由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清盘序幕。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清盘的私募产品有159只,其中,119只结构化产品,40只非结构化产品。清盘的多为亏损触及止损线被强制清盘的结构化产品,但也不乏一些业绩较好却由于客户赎回,导致其规模达不到信托公司要求,进而被强制清盘的产品。“2010年清盘的私募产品只有七八十只,2011年则是2010年的两倍。除此以外,2011年还有100多只产品面临清盘临界点。”私募排排网高级研究员杨志为向记者表示,生存下来成了阳光私募最主要的任务。

  困境,是阳光私募2011年不得不面对关键词。而“劳燕分飞”则是阳光私募2011年另一道风景,业界最为称道的但斌和钟兆民组合因理念不合分道扬镳,但仍相互交叉持股。“单飞”个案并不在少数,邓继军告别金中和独立门户,唐雪来、邱伟离职新价值,刘鹰惜别曾昭雄,韩俊刚出走康成亨,文汇作别博弘数君等,让2011年深圳阳光私募行业多了一些谈资。

    面对记者的采访,无论公募基金还是私幕基金,均以“惨淡经营”四个字来形容2011年。这一年,基金交出10年来最惨淡的成绩单,除了货币基金之外的其他各类基金整体业绩全线尽墨,并创出两个第一次:偏股基金和债券基金第一次同时出现年度亏损;偏股基金第一次在大盘下跌年份里跌幅超过大盘。阳光私募则95%亏损,最高亏损超60%,逾两成阳光私募产品亏损超20%。

券商:暴跌声里说荒年

  2011年股市一片愁云惨雾,依赖行情吃饭的券商日子自然也不好过。

  回顾2011年年初券商们公布的当年度投资策略,记者就其中30家券商当时预测的A股走势进行梳理后发现:最低2200点,最高4500点。如今“水落石出”之后,30家券商中竟有逾8成券商的预测犹如小沈阳的裤衩全都“跑偏”了。

  30家券商中,四家券商预测出现牛市,其中包括民生证券、东吴证券、长江证券和国金证券,多数看震荡。其中,东兴证券当时预测沪指的波动区间为2650—4500点,并且认为2011年股市相对乐观,个股表现应该会精彩纷呈。如今看来,这是最不靠谱的预测了。

  除此之外,华融证券和中原证券预测2011年沪指的波动区间为2800—3800点、光大证券预测为2700—4000点、民生证券预测为2800—4300点、国金证券2700—4200点等等,多家券商的预测都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其中不乏大券商。

  在多数券商预测“跑偏”的情况下,只有几家券商充当了“章鱼保罗”的角色。德邦证券当时预测沪指的波动区间为2200—3200点,同时认为由于整体性的趋势上涨难度很大,全年大盘股难有持续性的上涨机会。国泰君安预测为2400—3000点,都与今年的走势情况相接近,表现了出色的预测能力。

  券商预测如此不靠谱,自然也失去了他们的“衣食父母”——客户的信任。为了吸引客户,券商们只得打起了佣金价格战,以至于深圳证券业协会不得不于下发通知,要求各券商营业部对新增客户收取的佣金不得低于万分之八。近日,深圳证券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及秘书长鄢维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低迷,毛佣金率在万分之6.8到万分之6.9之间,除去规费后,净佣金率已跌破万分之五。2009年的平均佣金率是万分之8.5,2011年9月份以来,佣金率大幅跳水。10月份,深圳150多家券商营业部亏损,盈利的只有58家,如果算上总公司的摊销成本,亏损的营业部将更多。“出台这个通知的出发点是加强行业的自律,引导行业进行良性竞争,而不是低于佣金成本挖掘客户。”

  自降佣金意味着券商利润直线减少,券商利润减少的结果是曾经令人艳羡的券商从业人员收入的劲降。近日,多位券商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好年景已成过去式,以前佣金率是千三,现在是万三。佣金率低,营销费用又高,他们对2011年的年终奖已不抱希望。

  一位不愿透露单位的券商研究员对记者表示,二级市场行情差、交易量少,所以此时,靠分仓收入的卖方研究所收入锐减,资产管理全面亏损,自营业务同样亏损严重,营销体系或亏损或利润微薄,证券公司总体经营情况都不好。平安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称,2011年效益很差,很多券商都在裁员,有的甚至连基本工资都降了。

投行:IPO业务集体萎缩

  二级市场如此不堪,也殃及到了一级市场专事股权投资的VC/PE(私募股权投资,简称创业投资、创投)和IPO承销的投行这些“池鱼”。

  对于VC/PE来说,2011年像玩了一把过山车。先是借助2010年全民PE的势头,迅速冲高,无论是募资、投资还是退出,均创历史新高;接下来因宏观经济预期令人难以乐观,全球资本市场连续数月低迷,兜头一路下冲,募资、投资、退出等陷入全方位困境。统计显示,2011年新募基金规模达到了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且随着市场中流动性的减少,机构募资强度增加,基金规模增长乏力。

  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梅健告诉记者,由于经济遇冷,企业经营变得不景气,资金多用于企业经营周转,掏给创投的钱自然少了。2011年深圳有多家创投机构在募集新基金时遇到了困难,不是基金不能如期募集完成,就是募资额达不到预期。

  高新投(香港)有限公司主席及深圳汉世纪创业投资公司总裁王干梅对记者说,2011年的创投市场,投资人为了获得股权竞相抬价,有的为了挤掉其他竞争者,在谈价最后一分钟突然报出几倍的高价;有的为了在“IPO前夜”挤进拟上市公司,不惜动用人脉资源,通过政府官员或者背景深厚的人打招呼,让已经进入上市程序的目标公司重新作出股权安排。

  说起创投的收益时,王干梅说,前段时间以来,由于创业板创富效应,创投机构陷入哄抢PRE-IPO项目(后期项目)的无序竞争,加上股市持续低迷,创业板频频破发,企业估值则持续回归,平均市盈率甚至比创投机构投资前的市盈率还低,这就好比高价买进低价卖出一样,创投机构2011年的日子难过可以想象。梅健则告诉记者,由于资产估值下移,创投的回报期望值跟着下降,2010年可获10倍回报的项目,2011年能获5倍就算很好了,市值缩水严重。

  投行的日子同样艰难。由于股市低迷,2011年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IPO活跃度相比去年大幅下滑,融资规模减少近半。根据China Venture 投中集团统计,2011年共有386家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实现IPO,相比2010年下降21.2%;合计融资约4097亿元,相比去年下降42.5%。对应之下,各投资银行IPO承销业务总量也出现集体萎缩。

 

(《金融经济》2012年第2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