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们,且走点心吧!

By/五毛
在我的少年时代,资讯还不发达,大家对演员的倾慕是低调又朴实的。像赵雅芝那时绝对是男生心中的女神,尽管她演的是妖怪;男演员如古天乐,一个右臂残缺的汉子,却以“杨过”的痴情形象存活于少女的记忆里,并随着时间不断发酵。那时,大家会用省下来的零花钱到处买贴纸——全是演员在当红电视剧里的造型,粘在自己喜欢的课本里、或是笔记本的内页上,成为我们学生时代最主流的追星行为。
慢慢地,电视剧越来越多。频道扩成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每天晚上有大把电视剧等着人们去选择,观众们顿时觉得自己重要了起来——认不认这个演员,我手里的遥控器说了算。
再后来,互联网让一切名人无所遁形,与演员有关的情感八卦与生活细节也铺天盖地而来,大家突然意识到:哦,原来他(她)也是普通人,也要吃饭睡觉上厕所、恋爱结婚生孩子。于是乎,光环与神秘感逐渐褪去,演员离消遣娱乐也就越来越近。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很难纯粹地就着自己的喜好去看电视了,很多观众一边惊呼“天雷滚滚无尽时”,一边每晚准点坐在沙发前追剧,“边看边骂,边骂边看”——这几乎成为近年来热播电视剧的主流收看模式,吐槽与收视齐飞,有骂剧情的,有骂编剧的,当然也有骂演员的。
对演员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迅速成名然后红遍大江南北;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演员不仅要面对各种诱惑,更要面对各种苛责。必须承认,还是有许多让观众很难挑刺的优秀演员存在,比如最近绯闻如涛的蒋雯丽。前段时间,无意中在朋友家中看到《娘要嫁人》大结局,两个人本来在聊生活琐事,不知怎么的就被电视吸引过去。剧中,蒋雯丽扮演的“娘”已经老了,三个儿女怀着不同的小想法不断地给她安排相亲,“娘”受不了这种老了还要被人挑来捡去的感觉,对子女们说“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你们三个,只想找一个能够对我的孩子们好的人,现在,我老了……就成了你们那第六根手指头了。”尽管前四十五集都没看,尽管对情节更是稀里糊涂,尽管人物也没分清,但是蒋雯丽所饰演的母亲那坚定的眼神、迟缓的动作还有微微发抖的声音,给这一段话增添了太多的色彩,对于远离家乡的我,唏嘘之间竟然眼中泛出泪光,不好意思回过头,竟然发现朋友连纸巾都已经抽上。一个好演员,有时可以是一部电视剧的灵魂,跟观众在情节中擦出火花找到共鸣。
与电影不一样,电视剧很少会以导演或编剧做宣传噱头,但是与电影一样的是,演员是电视剧的重要亮点和卖点。老百姓看电视,一般都不管你编剧导演的事,就认屏幕上的这个人,眼前这个角色与演员塑造的形象,才是在观众心中留下印记的东西,如蒋雯丽演的齐之芳、陆毅塑造的新诸葛亮、张嘉译成就的宋思明等等。
所以,从观众角度上来看,演员才是真正的电视代名词。看电视看得多的人,自然地就会将一些类型片与演员联系到一起,比如穿越与杨幂、都市情感与张嘉译、年代苦情与蒋雯丽、古装玄幻与胡歌、家庭生活与海清……,这些演员们因为个人的独特气质与角色定位,成为了各式类型片的符号,锁定一大批忠实粉丝,为他们的吸金之途增加砝码。
有了知名度就意味着演员这张脸有商业价值。不管演得是什么,演得好,活灵活现,就能让观众记住,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资本。这种优势体现在观众对下一部剧集的期待值上,也是广告代言费的衡量标准。比如像葛优与陈道明这种以“靠谱”形象深入人心的的,在观众面前说两句“我看行”、“我信赖”的小短句,就能顶得上无数广告人熬尽心血想的创意,胜过精英销售团队的千言万语。
不只在经济与知名度上,演员们在电视剧口碑上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拿已经红透半边天的《甄嬛传》来说,不只孙俪,连温太医外加礼仪指导的郑晓龙也火了一把,观众说起这剧就待见得不行,提起来都是“你看看人家那排场多真、制作那叫一个精细”的自豪,就连远在台湾的小S与一帮闺蜜们都开口闭口称“小主”。最近,杜莎夫人蜡像馆“皇太后甄嬛蜡像”完工,孙俪到场为蜡像揭幕,亲吻着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另一个自己,一时风头无两。当然,有好的就有差的,比如此前在芒果台热播的《宫》系列,就遭到了观众的恶评,
并且间接导致穿越剧后来的“被限制”,可观众的口水却大部分指向制作人、导演还有编剧,主演杨幂反倒一跃成了内地当红小花旦。最近,凤凰网娱乐频道就近年来缘何出现无数“烂剧”做了一个调查,给出的选项依次是:观众自己有“受虐倾向”;编剧待遇不公,没有创作动力;导演水平层次不齐,文化底蕴不够;制片方只为眼前利益;上级审批过严,影视题材从根本受限。各种选项中,根本没有提及演员。很明显,“演员”,并不在“烂剧”原因之列。
由此可见,电视这行比电影好混,观众要是买账,幕前演员是最大的直接受益人;观众要是不买账,差评都被幕后的制作人员扛走了。电视演员,多么独一无二的身份优势。
可也有许多演员正是拿着这些优势挥霍着观众的对他们的宽容。谍战、宫斗、穿越等题材都是一窝蜂地来,又一窝蜂地去就算了;一部剧火了,剩下的大多都是山寨模仿之作也算了;可是同志,你老演一样的片,还是一样的角色,不觉得累吗?一个片你叫孙大,另一个片你叫龙二,演的都是打入敌人内部的潜伏人士,观众实在难以分清。
说一个我目前最喜欢的女演员——陈数,从《暗算》里的黄依依、到《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同名电视剧《铁梨花》、再到《夫妻那些事》里的林君,每一部剧,从题材到角色,转换之大,驾驭能力之强让人不由得暗自赞叹,看得出这是一个真正把演戏当事业的演员。
所以,演员们,既然观众只会记住你,请不要浪费这种记住,不要只想着露脸而不把差口碑当回事,不然,总会有变身烂片王的一天。一看见你就转台,你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