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远离电子屏幕

(2013-06-05 14:21:01)
标签:

ipad

iphone

电子屏幕

健康

分类: 主打话题

本文刊载于《新西湖》五月刊,未经准许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文/王佩

 

《读库》主编、著名出版人老六,一个月之前宣布减少电子屏幕的使用,他倡议,当你想拿起手机的时候,试着把它换成一本书,看看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一个月以后,他说出了自己体验:

 

“这一个月以来执行的情况应该说不够理想,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手机,电脑,iPad还是用得太多,时间和精力的配置依旧不合理。但情况已经悄悄有了改观。厕上,枕上,我已经改成看书,出门时,书包里悲伤一本书。百无聊赖的时候,哪怕闭目养神思考人生,也精良不打开手机。与一帮人共处时,不再急着对什么事情发表看法。具体成果是,除了工作之外,这个月读了两本半书。另外的收获就是,这一个月以来,我糨糊一样的脑袋,常常因为阅读而产生清风拂面的感觉,无比美好。”

 

看到老六发出的感叹,我苦笑着摇摇头。作为一个经常宣布戒微博的人,我也曾经发出过同样的感叹。

 

2012年8-10月,我曾经戒过两个月的微博。也许你纳闷,逃脱了新媒体的泥潭,节省下那么多时间,你用来干什么?我重新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东西叫做书。尽管有人说书已经过时,但我从中得到的满足远比从其他交流方式中得到的要深。这段时间我至少读了20本书,每天平均读一份报纸,写了一个剧本,博客更新得稍微勤快了一些,至少一周两篇。跟朋友见面的时间也多了。

 

留法青年艺术家胡嘉兴也有类似的体验,他说:“我从8月27日骑车骑到9月3日,一回到巴黎,就马上进入闭关写论文状态,每天手机飞行模式,只收邮件,部份回覆。几乎每天写到天朦朦亮,躺六个小时起来一边吃饭一边构思,下午继续。每天写四到五千字中文,第二天一边翻译成法语一边修改文章,如此一直写到19日凌晨,完成了8篇平均每篇15页的论文。写完的时候身体到处都痛,狂睡了一天一夜。这样的经历其实在保持适当的睡眠和锻炼,可以一直继续下去,工作的状态中时间是漫长的,充满着质感,相比于无所事事的空閒生活,我更愿意过这样经得起捶打的日子。”

 

但是,好景不长。我由于无法忍受信息饥渴,食言而肥,又恢复使用微博。你可以轻易地把我的失败归咎为缺乏毅力,但是如果我告诉你,我戒烟已经5年,并且从来没有复吸的念头,你应该知道,问题不是那么简单。

 

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已经被数字化汇成了一股流。世界上最著名的互联网科技杂志《连线》的创办人凯文·凯利(Kevin Kelly)说,“不同的信息流、广告流、Twitter 流、Facebook 流,还有一些主题报道、头版,这些信息流、新闻流就是我们未来的一个模式。它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比如说有个人电脑到云端,或者云端到个人电脑,所有的东西都是实时的。就是从我到大家,就是社交群体。以前是网页、文件、文档等等,但是现在是信息流,这就是一个新的理念。这个流都是实时、全天候的一个信息流。”他同时认为,生命也是一个流,不断流动的一个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上网看屏幕,还是在家看书,还是看山看水看人,我们都无法改变自己是信息流的一部分这个基本事实。要想把自己从洪流中脱离出去,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怎样与信息流和电子屏幕共处。

事实上,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财富不是时间,而是不被打扰的思考时间,或者说是注意力时间。所以,远离电子屏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物理上远离,另一种是心理上远离。后者显然更为重要,它能让我们一方面不脱离信息流,一方面又能专注于一件事,不至于让信息洪流搞得自己满脑袋糨糊。

 

一个减肥的人,可以少吃高热量食物,但没必要每顿都吃得像兔子一样素。同理,一个让自己摆脱电子辖制的人,也没有必要戒掉电子屏。人生最大的挑战不是爱上一样东西,也不是戒掉一样东西,这两者都是走极端,都容易做到,但都不会持久。人生最大的挑战是找到平衡。对于电子屏幕前生存的我们来说,如何让生命流生生不息,不旱不涝,值得一辈子去实践和探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