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 入对行 嫁对郎

标签:
马华杭州彭德鼎点欧莱雅专业美发休闲 |
分类: 主打话题 |
文/徐琳
你是否问过自己,目前的工作,是不是非他不可?“做生活”,真的是为了生活,还是因为兴趣,因为向往,因为追求人生价值?假如职业可以重新选择,你会如何取舍?
职业不凑合,入对行,就如嫁对郎,爱不爱它,这是根本。对职业的专注和热忱,来源于内心世界的向往和热爱。只此,无他。
跑新闻的花店老板娘
人物简介:
姓名:朵朵
年龄:32
职业:媒体采编、花店老板娘
职业宣言:有梦想,就应该去实践
朵朵,杭州某纸媒采编人员,从业已有十多年,是一直跑一线新闻的资深媒体人。“
做任何事情,在表面看着都很光鲜,而背后才是汗水和忙累。”朵朵如是评价自己的本职工作。
几乎每个女孩,都有一个开花店的理想,女孩与花,天生就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好感。朵朵也不例外。在开花店前,她还想过开咖啡馆开画廊开服装店。朵朵爸爸是搞园艺的,家里养了几百盆盆景。因为对园艺相对比较熟悉,个人也更喜欢侍花弄草,朵朵和几个朋友一合计,合作开了“心湖观乐”。
“很多人说自己想做什么,大多数都是说说而已,我算是很有行动力的,有了想法后会马上付诸实践。”朵朵自我评价道。“心湖观乐”参照“野兽派花店”的营销方式,做进口鲜花的艺术插花,通过微薄做网络营销。
开花店前,朵朵的想法是,这绝对是件轻松优雅、闲情逸致的活,可以调剂生活,陶冶情操。可不是么?每天和心爱的鲜花打交道,闻着花香,搭配出各种花束,把祝福和爱传递给需要的人,想想都觉得自己像爱的天使。而事实上,花店开张后,朵朵一天比一天更忙碌。微薄上一束花配一个故事,而背后凝聚的却是大量心血,从订花、运输、包装到客服、配送,一切都很繁琐,常常深夜两点了,还在萧山机场卸货。
做花店老板娘和单纯做一名鲜花喜爱者,这完全是两码事。花店进入运营,就不单单是自己喜好的事了,时时刻刻需要对顾客负责,顾客对花寄予了很多的期望,如何呈现他们的期望,就需要用心构思。
开创意花店,其实是和故事打交道。朵朵每天都会遇到各种故事的订花者,鲜花传递的使命不一而足。某男士订花:“今天是我太太的生日,我们从初恋一路走来,结婚生子。订花送太太,感激她的爱与陪伴,岁月漫长,感谢有你。”对此,朵朵选了大卫玫瑰里的patience(耐心),搭配蓝粉绣球,意寓生活里更多的是宽容和理解,愿这样的爱一直延续下去。
女孩订花:“这些年一直都在国外,难得在国内给妈妈过生日,特意来到杭州,入住悦榕庄。想送一束花给妈妈,花束不用大,但要大方优雅有亮色。”朵朵选用的是白海芋,玫瑰,郁金香。玫瑰唤作Lovely Antike,德国品种,译成中文为:妩媚古董。花束简单,传情达意——“妈妈,生日快乐,等我带你看更大的世界。”
制作鲜花,是个创意和构思的过程。世界上没有两束完全一样的鲜花,不同的搭配传递不同的情意。基本上,“心湖观乐”送出的鲜花,都经由朵朵之手打造,而鲜花就是有这样的力量,无论当时的心情如何焦躁,只要坐下来搭配,集中心情,一心插花,心中的负面情绪就都会削减,每每做出一件成品,朵朵就会无比开心,充满成就感。
一开始,只是想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在业余开了花店,而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和沉淀,虽然并没做什么营销推广,但花店的生意还是日益兴隆,朵朵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在花上,节假日忙通宵成了家常便饭,累的时候,她也会想,我是不是太辛苦了,何必这么为难自己,但转念一想,这就是自己一直向往得职业,又苦又累,但乐在其中。
问及又要做采编,又要开花店,精力上会不会顾不过来,朵朵淡然地回答,但凡想要去做一件事,总是能抽出时间的,问题就在于,你想不想去做。能不能做到往往是败给想不想去做。
开花店,朵朵最大的收获是,能传递祝福,把快乐和幸福带给别人。配送时,很多客人会发出惊叹,哇,这么漂亮的花!很多人会惊呼,不是吧,这个花不是真的吧?相比于经济上的收入,朵朵感受更多的,还是精神层面的收获。
未来,朵朵希望,还能有机会尝试开咖啡馆,或者把花店和咖啡馆结合起来。可能的话,也想做童装设计,开家自主品牌的童装店。朵朵的想,一定不会只是想,不远处的某天,我相信,她很可能会是咖啡馆老板娘,独立童装设计师。
美容行业里的大男人
人物简介:
姓名:马华
年龄:35
职业:鼎点美业艺术总监
职业宣言: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马华从没像现在这么坚定过,这个行业,就是他一心想做的行业,除此之外,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还会做什么。
当然,不是每个洗头工出身的理发师都有马华这样的际遇。十五岁,马华从乡下来到城市,从洗头工做起,学手艺,辗转温州、广州、上海、北京,生活是飘着的,但手艺却积淀下来。2000年,马华在杭州定下脚步,开了第一家鼎点美业,又做老板又做发型师。十年之内,鼎点美业扩展到四家沙龙,三家美容店,一家整形医院,连锁服务的模式,在美容行业里独辟蹊径,马华说,未来,美发、spa、整形、服装、摄影等和美相关的行业,肯定会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航母。
和职业造型师相比,做企业管理者对个人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更高。从物流到人员晋升到财务、拓展、培训,一切都要公司化运营。鼎点所有店面的选址,都是马华一家家跑出来的,选址直接决定日后品牌的成长空间、经营状况。和做理发师时一样,做了老板的马华还是最喜欢和人打交道,帮助自己的员工成长,这是他最感乐趣的事。
职业身份上的转型,并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本职。马华说,最喜欢的事,仍然是给客人做头发,在时尚行业,如此才能一直与市场保持同步。总体来说,马华现在做的,是一份时尚的职业。他自己也说,当初入行的时候,想法很简单,没有梦想,就只是让生活有个着落。后来才知道,这原来还可以做成一门艺术,既能赚钱又能追求人生价值,还可以在领域内有一席之地,这可不就是梦想嘛!
鼎点美业的事业之外,马华还是法国HCF高级美发师协会的浙江区主席、巴黎欧莱雅专业美发中国创意团队成员,这些身份和荣誉,让他一直有机会不断地去国外学习和深造。通常,一个月内,马华会有二十天时间在杭州,其余时间,都会去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时尚之都外训。每年二月和九月的罗浮宫秀,他都会去参加,为自己充电,顺道也会去米兰时装周,在美的行业里,时尚是相通的。
自己就是做美容行业的,当然也最能享受到便利。通常,马华三个月就会换一次发型。从日本武士的长发马尾,到F4的披头士,随着年龄的增长,到现在的短发,蓝色、亚麻色、灰色,他都尝试过。通常,每周他都会去一趟美容院,做皮肤的深层洁净,泡泡澡,做全身精油推拿,辅疗深度睡眠。问及一个男人去美容院会不会显得很娘,他大笑着说,那太OUT了,男生去美容院太正常了,就跟女生也剪短头发一样普遍。
“男性的荷尔蒙决定了面部会比较油腻,皮肤里面的油垢如果不及时清理,毛孔会变得粗大,细菌、脏东西就会进去,面部皮肤会黯淡,所以做清洁是很重要的,可以适当地补水。就像车一样,让他跑,也得让他保养。”马华认真地说道。
鼎点入股美容院后,马华比以往更关注面部轮廓。他常常去听整形科的培训课程,认认真真地做笔记,像个中学生一样。久之,马华也能够像整形科医生一样,一眼就能给出较为科学的改善建议。这种对面部先天缺陷的改善,有的可以运用发型的变化来修饰,有的,就需要用微整形,比如隆鼻、割双眼皮、打瘦脸针,这些都是常见的微雕手术。
如果职业可以重新选择,马华坚定不移地说,我还是会从洗头工做起!一生很短,做好一件事情就很不容易,最重要的是,选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无条件地爱一个行业,才能全身心地做一份事业,如此,才不是“做生活”,而是为了生命更有意义。
有一串梦想清单的全职妈妈
人物简介:
姓名:瓜妈叶子
年龄:30
职业:全职妈妈
职业宣言:把有限的生命燃烧在自己最渴望燃烧的领域
瓜妈叶子,两个孩子的妈。老大5岁,儿子,唤作西瓜;老二两岁半,闺女,唤作南瓜。
做全职妈妈前,瓜妈是媒体采编,工作很拼也很优秀。24岁本命年时,她做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办了一本自媒体杂志,还没出版就有1000多订户,后来因为审批的原因没有发行;和朋友合办了一个400多人的民间web2.0聚会,盛况空前,但也惹来了一些麻烦。在经历了这些伤心事后,从没想过要做家庭主妇的瓜妈,毅然离开工作岗位,带着一颗失落的心,回家待产。
生产完后,她曾经去阿里巴巴市场部工作了两个月,但做了母亲之后,完全放心不下孩子,她意识到,孩子6岁以前是非常重要的性格形成期,值得全陪,遂又辞职,安心在家做起了全职妈妈。
儿子三岁时,她又在港生下二胎。女儿是计划外的,但瓜妈说,每个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是生命最好的礼物。女儿降生时,瓜爸的事业也有了飞跃性的突破,余生可以衣食无忧了。
问及全职妈妈的感受,瓜妈感慨,“你问一百个全职妈妈,其中的九十九个都会告诉你,全职妈妈比上班辛苦!上班还有休息的时候,当妈的是基本无休,因为孩子可能随时需要你,你又不能辞职,无论你当时多累。”
孩子小时候,瓜妈基本每天围着孩子转,只有等孩子们都进入梦乡后,才能有自己的时间。现在,儿子、女儿都上了幼儿园,瓜妈白天就比较轻松了。她报了两个语言班,学习英语和日语,还报了茶道课和花艺课,学习茶道和插画,都是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
做了全职妈妈后,对美好的事情有了更多的向往,比如茶道、花道。瓜妈说,“茶道花道是可以提升人的,专注当下的时刻,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很多时候人都是在后悔过去和展望未来中度过,很少会珍惜现在。”如果全职妈妈也是一份职业的话,那么这份职业无疑是给了瓜妈更安稳、淡然的心,懂得生活的美,发现生活的感动。
她在微博上写道:夜深人静,给老公做了杯抹茶,随后给自己做了一杯。对比照片才发现果然是一期一会,有如此多细节的不同。老公不理解日本茶道为何这么多重复。我理解是正如老和尚所说,得道前后都只是做同样的事,砍柴烧饭而已,但自己的心会更专注,得道后,砍柴就是砍柴,烧饭就是烧饭。茶道是平淡的,却是有味的。
现在,瓜妈又和儿子西瓜一起,报了空手道和陶土班。她说,前者锻炼体魄,本着终身练习空手道的精神,能让西瓜从小领会武术中做人的道理。对孩子,她的理念是放养。什么叫放养?简单说就是,不要给孩子太多自己的目标,让孩子跟随自己的生长规律成长,允许孩子用手抓饭,满地打滚,甚至逃课。很多国外的家长,常年带着孩子周游世界,孩子们在车上学习,和兄弟玩耍,这就是纯粹的放养。
瓜妈由衷地说,全职妈妈也是一次自我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孩子就是镜子,让人看到自己的可爱和不足之处。也只有真正把自己变成孩子,才能拥有真正的亲子时间,否则就是抱怨和日复一日的无聊
“少一点抱怨和揣测,珍惜每一个阶段,做好当下最值得做的”,瓜妈说,这才是人生原本的样子。对于工作,瓜妈建议,“只要喜欢就做到最好,不喜欢,干脆就走,找个真正喜欢的,什么样的人生都是自己追求来的。”
等孩子们再大一点,瓜妈还是准备复出工作。她有一张梦想清单,她说一定会一件件去实践,把有限的生命燃烧在自己最渴望燃烧的领域。
瓜妈的梦想清单:
1, 自媒体;
2, 公共教室;
3, 在良渚的美丽洲教堂下开一家咖啡馆;
4, 成为动植物的摄影记者。
坚守理想的美院教师
人物简介:
姓名:彭德
年龄:35
职业: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师
职业宣言:永远不要停下追逐理想的脚步
和大多数人一样,彭德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充满向往。那是一个戴着光环的职业:教书育人,传承文化。做学问,养心性。当然,三个月的带薪休假,也是非一般职业能比拟的。
2004年,彭德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进入西泠印社出版社做书画编辑。七年磨一剑,接触最多的是书画家,彭德说,做书画编辑的经历,对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帮助特别大。期间,他一直坚持作画,虽然也断断续续的,但至少没有让自己退步。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进入杭师大做工笔花鸟课程的代课教师,一个学期上一两周的课。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喜欢上教师这个职业。一个画画的人,想要在绘画上有所成就,进入高校从事专业教学是最好的选择,可以有充裕的时间专注于自己的专业,也能第一时间获悉专业领域内的最新信息。
彭德的成功转型,源于对梦想孜孜不倦的追求。七年,他从未放弃过对自己绘画理想的追逐。在西泠印社,他做着书画篆刻书籍的编辑,工作间隙,绘画创作和教学是他最乐此不疲的事情。恰逢杭师院招绘画系教师,出色的专业功底,加上四年兼职教师的经历,彭德成功竞聘。
“这是带光环的职业,生产的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价值。传道授业解惑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急功近利。”彭德介绍说,“教书育人,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太心急,一口吃不成大胖子,职业的持久力在教师行业尤为重要。”
在高校,讲师这个层次的老师,各方面压力是最大的。大多数教师都不是冲着收入去的,而是想要专业上有所提升。彭德每周会有四个半天的课程,其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做科研或搞创作。因同时兼任班主任,所以要花大部分业余时间做学生工作。通常,能用于专心绘画的时间,多在周末。从事专业创作十多年,彭德说自己一直处于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所绘作品留存不多,往后,彭德想要多一些积淀,有机会就办自己的展览。
做教师,是需要有使命感的,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起到的是铺路石的作用。民族的文化需要传承下去,就像伯乐相马,需要去发现有慧根的学生,把薪火传递下去。
彭德笑侃自己,是不会偷懒的人,上完课后本可以去做别的事情,但他比较劳心,会常和一些想学习中国传统书画的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辅导和交流,且拒接收任何报酬。学生能有收益和进步,是他最欣慰的事。
每年寒暑假,彭德都会给自己安排写生旅行,去各处转转,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用画笔记载一路的见闻。在大多数人看来,搞创作是件很轻松的事情,是在舒适的环境里做闲情逸致的事。但彭德说,做任何事,关键还是看自己是不是有兴趣。拿做高校教师来说,如果没有很高的物质追求,这会是一件幸福感很高的职业。反之,则未必。在很多老师都去社会上搞兼职赚外快的时候,彭德还是希望自己能踏踏实实画画,做学问,出作品。
再回首去看曾经的编辑职业,彭德感怀,做编辑真的不容易,他对以前的同事心存敬意,为他们的坚守和信仰,“能做长久的老编辑,一定是有一种信念在支持他们”。推而广之,任何行业也都是相通的,爱一行,才能做好一行,信念是神,理想是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