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90后
(2010-03-26 16:02:24)
标签:
文化 |
分类: 主打话题 |
文/蒋方舟
我之前总是被前辈打量着,等到90后长大到足以成为一个词,我立刻用银簪在自己身后划了一条大河波浪宽,忙不迭地跳到河岸,站在双手环胸的那一排老朽里,对彼岸的90后表示出好奇、理解、不满来,还有一点怵然的敬畏。
我之所以不愿在90后的群体里潜伏,是出于势利的考量——90后的名声,到底还是不太好。我的一位好朋友是学生会的小领导,和我同岁,都是89年的。他把手下的小马仔明确地按年代界限分成“可用”和“不可用”两拨。每次见了我都捶胸顿足地咆哮道:“90后和我们差距怎么那么大,那!么!大!90后怎么那么不成熟啊!不!成!熟!”
他觉得我们的下一代是自私的。他们对机会的嗅觉很灵敏,做事之前把自己的利益得失计算得太厉害。90后的父母那一代人妥协惯了,结果也没有过得多好,就教下一代可以放纵自己的自私。生存如此艰难,且道路越来越狭窄,上行的路越来越板结,于是我和我的晚辈们从小就锻炼着你死我活的技能,静静狂览着生存资本。
90后是老练的,老练得太快了,我们至少经历过纯真幼稚的理想时期,误以为“天堂是一座图书馆”,他们直接越过这个阶段,知道“天堂是一套商品房”。
而我对90后的失望却与他不同。我最大的失望来源与他们是如此坚不可摧。我一路活过来,始终生活在摇摇欲坠的世界观里,来自成人时代的一星半点信息量就可以让我迅速颠沛流离。而我和90后接触,却发现他们是那么的坚固,而对于外界事物的评论看法,几乎是反弹式的即刻愤怒反攻。难以渗透而毋论改变了。
他们似乎的确有顽固满足的理由,因为是由他们发明词汇、制造新闻、控制公众视线,成年人只能跟在后面笨拙地捕捉,露怯地解读。甚至我们文字从业者们,都深谙一条规律“现在初二的女生在看什么书,什么就最有市场。”
90 后是伪物种。伪物种严格限制成员,排异性极强,内部也有明确的分化。90后掌握最领先和敏锐的工具,获得最全面和前沿的资讯,他们过着最封闭最自我的生活。他们创造和掌握最难懂的语言,他们使用最贫瘠最结巴的形容词。90后用“一捆捆矛盾”把自己封入胶囊,让其他的世代(70后、80后)好奇得抓耳挠腮。
我对90后是失望的,因为我对任何形式的封闭都心怀警惕。当然,你可以对我对90后的不满任意解读。你可以理解成我嫉妒,也可以理解我心虚,更可以理解成论战必败的临死挣扎,因为真理总喜欢停留在年轻的那一岸。青春的盘子里,菜换了一轮又一轮,无敌的是盘子本身。
我之前总是被前辈打量着,等到90后长大到足以成为一个词,我立刻用银簪在自己身后划了一条大河波浪宽,忙不迭地跳到河岸,站在双手环胸的那一排老朽里,对彼岸的90后表示出好奇、理解、不满来,还有一点怵然的敬畏。
我之所以不愿在90后的群体里潜伏,是出于势利的考量——90后的名声,到底还是不太好。我的一位好朋友是学生会的小领导,和我同岁,都是89年的。他把手下的小马仔明确地按年代界限分成“可用”和“不可用”两拨。每次见了我都捶胸顿足地咆哮道:“90后和我们差距怎么那么大,那!么!大!90后怎么那么不成熟啊!不!成!熟!”
前一篇:主打话题:90后当道
后一篇:谁是非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