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课程标准》学段要求比较表

(2013-03-21 14:38:36)
分类: 主题教研

《语文课程标准》学段要求比较表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体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关注兴趣培养, 第二学段在第一学段“喜欢、有愿望”的基础上,提出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未必兴趣浓厚。第三学段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告诉我们兴趣培养要在一、二阶段完成。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从识字量上看,小学阶段完成识

字量认识达到3000个,会写达到2500个,第二学段是识字的高峰,与第一学段相比,会写增加了800个字,会认增加900个。第三学段只有500个会认,但还有900个会写的任务。可见高年级写字不可忽视。“课标”指出:“识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从识字的质量上要求上看,1.第一学段是能书写,而第二学段则要求“熟练”书写,第三学段有速度要求。2. 第二学段开始提出毛笔临帖。3.第三学段在前两个学段基础上,有提出“行款整齐”,“力求美观”的要求。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良好习惯的要求上,前两个学段基本完成。第三学段没有再提出要求。

 

学习独立识字。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在学习独立识字开始到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在达到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查字典第一学段开始学习,第二学段要求学会。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各个学段朗读的目标要求核心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要求逐步提高,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用”是初步尝试。第二学段“用”强调过程和习惯,要用,要习惯。第三学段“能用”强调能力的达成度。

 

学习默读。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的要求移到第二学段,更符合学生阅读方法和实际情况。默读同样贯穿四个学段,由“学习”到“初步学会”再到“有速度”。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略读”是从第二学段提出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学习略读和浏览,这是两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词句的理解上,要求逐步提高。第二学段提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要关注这方面的训练。第三学段要求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第二学段提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再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学段在此基础上要求“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第二学段开始提出质疑问难的要求,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这个年段提出了复述的要求。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不同体裁的阅读,各个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二学段在体裁要求上并没有太多的要求。第三学段不同体裁阅读的要求较多。

 

 

 

 

 

 

非连续文本阅读能力是这次课标修订时提出的要求,要在教学时进行大胆的尝试。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诵读提出了诵读方法,规定很具体。

从诵读材料上看,第一学段以儿歌、儿童诗和浅显的古诗为宜。第二、三学段则是诗文。而且范围和难度都有增加。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标点要求逐步增加,第一学段主要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二学段增加了冒号和引号。第三学段又增加了顿号分号。

标点符号的要求先是认识,再到理解语句和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和了解,学习的重点落在标点符号的用法要把它当做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表达的一种手段来掌握。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积累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主要目标,心理学证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处在人生记忆最佳时期,因此这个阶段大量积累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课标提出了量化要求,而且这个量化要求是适宜的。

 

第二学段的要求由5万字增到40万字,还是很多的,要加大阅读量。

 

 

 

 

 

 

 

 

 

 

 

 

 

 

 

 

 

 

 

 

 

 

 

 

 

 

 

 

 

 

 

 

 

 

 

 

 

 

 

对写话有兴趣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首先关注兴趣。第一学段叫写话,第二、三学段叫习作,从说法上降低要求。然后从兴趣与动机上提出不同要求。

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观察由留心观察到观察再到养成习惯。留心只观不察,观察不仅“观”,还要“察”,即要求看得仔细,且要动脑筋去思考、去研究。到三学段要求养成习惯,要求学生把观察视为自我需求,做到主动观察,经常观察。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提出语言材料的积累与运用的要求。

 

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关于习作内容,虽逐步提高要求,但有个要求“不拘形式”地写,“自主表达、自由表达、创造表达”是一条重要的理念。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从第二学段开始,提出了文体要求。社会生活需要用最简洁的语言传递信息、接受信息,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应用文体。“谈化文体”是流行的一种说法,说有道理的,如书面表达有基本规律,所以课标提出“文从字顺”就行,目的是不要受文体的条条框框限制,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如在写话阶段就没提文体,。再则有些很好的文章界限也不好分。但是课准没有提淡化文体,所以我感到不等于不要文体,要让学生掌握常见文体的基本格式和要求,要有文体感。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标点的使用逐年增加要求,最后在小学毕业前达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因此,要根据课标要求在各个年级一一交给学生。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第二学段开始明确提出修改习作的要求,先是提出修改明显的错误。再到高年主动交换修改。修改要从遣词造句、文章条理、结构安排等方面复看,检查,作必要的修改。文章条理、结构、写法等方面的修改教学注意读写结合,范文引路。

 

 

 

 

 

 

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在第三学段从修改的角度提出书写要求,提示我们在第一学段就要注意严格要求,各个学段都应注意规范书写。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本次课标修订淡化字数要求,但在高年级提出了习作速度要求。

提出习作数量等要求,16次要保证。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

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能用普通话交谈。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由学说普通话到能用普通话交谈,说普通话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始终。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

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接着从口语交际的理解(听)和表达(说)两个方面提出要求,并且要求逐步提高。

听话:由认真听发展到认真倾听,由了解讲话内容到简要转述。

 

说话:由低年到高年的梯度十分明显。

 

    这里边还有一点要关注,口语交际是个互动过程,听说密不可分,要在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最后是说话态度要求,这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养。

 

 

 

 

 

综合性学习反映了语文课程的进步,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课标在这部分从综合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形式的设计等多方面提出了要求,我们要关注这种新课型的学习要求和教学的设计。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重要的教学提示,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的重视。具体说有以下几点要十分关注。

1. 综合性学习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2. 综合性学习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3.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

4. 综合性学习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