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扩散理论&UTAUT
(2010-04-26 19:03:54)
标签:
创新扩散罗杰斯信息技术接受utaut杂谈 |
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的扩散,总是一开始比较慢,然后当采用者达到一定数量(即“临界数量”)后,扩散过程突然加快(即起飞阶段take-off),这个过程一直延续,直到系统中有可能采纳创新的人大部分都已采纳创新,到达饱和点,扩散速度又逐渐放慢,采纳创新者的数量随时间而呈现出S形的变化轨迹。罗杰斯把创新的采用者分为革新者、早期采纳者、早期追随者、晚期追随者和滞后者等几个发展阶段。
创新事物具有5个基本特征:相对优越性、兼容性、复杂性、可实验性、可观察性。
创新推广过程包括5个阶段:获知、说服、决策、实施、确认。
罗杰斯指出,创新事物在一个社会系统中要能继续扩散下去,首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采纳这种创新物。通常,这个数量是人口的10%-20%。创新扩散比例一旦达到临界数量,扩散过程就起飞,进入快速扩散阶段。饱和点(saturated
point)的概念是指创新在社会系统中一般不总能100%扩散。事实上,很多创新在社会系统中最终只能扩散到某个百分比。当系统中的创新采纳者再也没有增加时,系统中的创新采纳者数量(绝对数量表示)或创新采纳者比例(相对数量表示),就是该创新扩散的饱和点。
罗杰斯认为,创新扩散总是借助一定的社会网络进行的,在创新向社会推广和扩散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但在说服人们接受和使用创新方面,人际交流则显得更为直接、有效。因此,创新推广的最佳途径是将信息技术和人际传播结合起来加以应用。
http://baike.baidu.com/view/1366343.htm?fr=ala0_1
UTAUT
UTAUT中的四个核心维度的绩效期望( Performance Expectancy, PE)
是指“个人感觉使用系统对工作有所帮助的程度”;付出期望( Effort Expectancy, EE)
指“个人使用系统所需付出努力的多少”;社群影响( Social Influ2ence,SI)
指“个人所感受到的受周围群体的影响程度”,主要包括主观规范( Subjective Norm) 、社会因素和(对外展示的) 公众形象(
Image) 等三方面;配合情况( Facili2tating Conditions, FC)
则指“个人所感受到组织在相关技术、设备方面对系统使用的支持程度”。
UTAUT还指出有四个对以上核心维度影响显着的控制变量,即性别、年龄、经验和自愿等。Venkatesh ( 2003
)的研究结果发现两个以上控制变量的复合作用会使得影响作用更为显著。
http://baike.baidu.com/view/1514392.htm?fr=ala0_1
by he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