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明河  昨天的故事》后记

(2011-09-21 21:50:32)
标签:

图书

出版

故事

分类: 随笔

       此书从酝酿策划到结集出版,先后跨越了五个年头,其间,几经波折,终于面世。应了一句老话:好事多磨。

      2003年秋,流经贵阳全境的南明河的全面治理已进入最后阶段,市委要求文化部门组织专家学者研究探寻南明河流域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特征,让这种文化精神得以传承光大。当时我在市文化局主持工作,便邀请了省、市史学界、文学艺术界的专家学者及曾分管过文化工作的老领导二十多人,在翠微园多次研讨南明河流域的历史渊源、文化形态、及其个性特征。

     大家普遍赞同由市文化局牵头出一本有关南明河流域历史文化的专著,并议定由戴明贤、史继忠、黄万机、何静梧等几位专家撰稿。其后,王尧礼、王颖泰、何怀德三位学者也加入了进来。撰稿者本着严谨崇实和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查阅了大量史料,辛勤笔耕,于2004年夏完成了初稿,明贤先生又进行了最后的总纂。按理,这本书在2004年年底就可与读者见面,不巧的是,在这一年的五月,我被调到贵阳日报社工作,出书一事就此搁置。其后,明贤先生多次催促有关部门,无果。

      时间又过去两年,2006年的一个夏天,我去明贤先生府上探望先生的腿伤,又谈及此事,明贤先生动情地说:这些书稿透了撰稿人的心血,是他们多年的研究成果,不能就这样不了了之。焦急之情溢于言表,我被明贤先生这种负责任的精神所感动,当即表示先将书稿在《贵阳日报》上连载,相信会引起读者的关注。从当年的五月开始,用了半年的时间才将这三十多万字的书稿连载完毕。果然不出所料,不少读者给编辑部打来电话,询问何处可买到此书?有的读者还将每一期连载的文章剪贴成册,作资料保存。

      2007年春节,我去拜访明贤先生,并就出书的有关事宜进行商议。我们反复斟酌篇章结构、目录文体、图片选用、装帧风格,明贤先生还为此书取名为《南明河昨天的故事》,甚是贴切。节后,书稿送到贵州人民出版社,副总编陈荣、责任编辑阎循平都认为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地方文献专著,具有很强的学术性、知识性、史料性和可读性,并将此书作为贵州人民出版社的重点图书,精心编辑出版。

     此书得以出版,要感谢参加研讨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正是他们的真知灼见为本书开拓了思维的空间;要感谢此书的撰稿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辛勤耕耘,为读者奉献了一本好书;还要感谢那些为此书的出版给予关心、帮助的朋友;更要感谢戴明贤先生,没有他的热心与辛劳,也不会有此书的出版。

     愿《南明河昨天的故事》这本书能为读者多一些了解我们脚下这块土地有所裨益。

     如此,足矣!

   

注:《南明河昨天的故事》一书已于2007年8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主编:戴明贤、孙凤岐。全书32万字,内容涵盖贵阳历史、经济、科技、教育、文学、艺术、风俗、人文等众多领域。时间跨越明、清、民国直至20世纪90年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山路上的对话
后一篇:三叹798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