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音乐作品中,我初识了奥地利的美丽和它那用音乐浇铸的国魂。但真正对这个世界音乐王国有点感性认识,是我参加赴欧文化考察团到维也纳、萨尔斯堡等地转了一圈之后。
奥地利位于中欧南部,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奥地利的音乐和戏剧举世闻名,全世界几乎找不到另一个国家像奥地利那样对音乐和戏剧如此推崇和普及。
从街头艺人演奏到流行音乐会,从轻歌剧到音乐喜剧,从室内乐到交响乐,应有尽有;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全国九个州的音乐节、文化节,一年四季,此起彼伏,好戏连台。这里诞生了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贝多芬、海顿、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他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奥地利音乐王国的皇冠上,他们的作品已成为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我们聆听了一场莫扎特专场音乐会,那一个个闪光的音符在大厅四周久久回响;在多瑙河畔,在维也纳森林,人们哼着小夜曲,享受着阳光浴或森林浴带来的惬意;在一个可容纳上千人的露天影院,大家饶有兴趣地观看银幕上放映的《蝙蝠》、《费加罗的婚礼》等歌剧艺术片。听音乐,看歌剧,已成为奥地利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维也纳一个名叫“火车头”的酒吧里,一位银发老人悠然地拉着手风琴,在《波尔卡》轻快的乐曲声中,我们与维也纳施特劳斯交响乐团的团长里尔先生以及该团的音乐家们,一边喝着葡萄酒,一边聊着中澳两国的音乐与戏剧……里尔先生端起酒杯,轻轻地摇晃着杯里的葡萄酒说:奥地利人离不开音乐,就像离不开葡萄酒一样。葡萄酒流进人的胃里,而音乐渗进人们的血液里。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
一个晴朗的下午,我们来到维也纳城市公园,在一簇鲜花丛中,见到了那座著名的施特劳斯拉小提琴的塑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争相在塑像前拍照。就在这个公园的音乐厅里,我们欣赏了一场由当地音乐学院的学生举办的音乐会。演奏的是施特劳斯的作品,乐曲处理,严谨细腻,很有感染力。在圆舞曲《春之声》的优美旋律中,一位身穿黑色燕尾服的男生和一位身着白色连衣裙的女生,翩翩起舞。此刻,音乐与舞蹈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类似这样的音乐会,在维也纳比比皆是。
离开维也纳,我们一行前往萨尔斯堡。这是至今为止欧洲保留最完好,规模也最大的一座中世纪城堡。根据萨尔茨堡一个修女的真实经历改编的美国好莱坞影片《音乐之声》就在这里拍摄。
莫扎特故居就坐落在这个城堡的马克特广场上。这是一幢米黄色的六层楼房,在三、四层楼之间的外墙上镶着很大的白色艺术字:“莫扎特出生处”。莫扎特1773年至1780年就居住在这幢小楼里。故居里面陈列着莫扎特一家在此生活的图片和莫扎特一生创作的大量曲谱,其中有不少珍贵的手稿。
进入故居,工作人员递给我们每人一副耳麦,刚一戴上,优美婉转的乐曲声就在耳边响起,播放的是莫扎特的代表作《A大调钢琴协奏曲》,我仿佛穿越时间隧道,看见这位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正在潜心创作,手中的鹅毛笔在五线谱上飞舞,一部部传世音乐作品从笔尖下流淌出来……
莫扎特故居令人流连忘返,萨尔斯堡的各种音乐文化节更令人目不暇接。人们在音乐中生活,生活在音乐中延伸。
这就是萨尔斯堡,这就是维也纳,这就是奥地利,一个音乐王国的传奇。
图1
音乐之都维也纳
http://s16/middle/665b680fxa0b4b25875ef&690
图2
在一簇鲜花丛中,见到了那座著名的施特劳斯拉小提琴的塑像,
http://s14/middle/665b680fxa0b148d5b36d&690
图3 金色大厅不大,但金碧辉煌。
http://s14/middle/665b680fxa0b149bfcbbd&690
图4 萨尔斯堡
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文化古城。
http://s8/middle/665b680fxa0b14a6f0097&690
图5
莫扎特故居
http://s14/middle/665b680fxa0b187fa777d&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