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我要去乌镇,朋友们相告,一定得去西栅住上一晚,方才不虚此行。
提前一天预订,总算入住西栅昭明书社酒店,一个古色古香,
很有文化品位的酒店。晚饭后,与几位同事沿着一条青石铺砌的小道 信步而去……
西栅的夜,静如处子,如梦如幻。
当夜幕降临,白日的喧嚣散去,千年古镇一片宁静,静得能听见心跳。泛着清辉的石板路,一直向水镇的深处延伸。走在铺满月光的小街上,心静如水。久违的那份闲适恬淡,随着血管流淌全身。
一曲《枉凝眉》,从远处飘来,箫声低廻婉转,划破四周的寂寥,廻荡在小镇的夜空,不由人想起陆游的"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的诗句来。我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一千多年前的江南水乡,在鱼樵耕读中感受诗人那份清雅隽逸的情致。
月朦胧,夜深沉,静静地走在狭长蜿蜒的小街上,慢悠悠的心境,慢悠悠的脚步,慢悠悠的品味西栅的夜。
西栅的夜,灯火阑珊,浮光掠影。
几度曲径通幽,来到游船码头,我们弃步登船,乘兴来一个西栅河夜游。乌篷船顺流而下,两侧的民居早已亮起夜灯,一家家“水阁”在灯光的映照下,仿若琼楼玉宇,倒影摇红.
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水从屋下过,人在河上宿。乌镇居民就这样世代伴水而生,枕水而眠。
这个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河镇一体的“枕水人家”,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千年烟雨朦,江花红似火”的故事:“梁太子受训求学”,“豆腐倌巧建水阁”,“乌将军魂寄古杏"。这一个个的故事,瞬间化作一盏盏河灯,随波逐流,渐行渐远,直至眼中无,心中留。
我也曾夜游珠江的璀璨,夜游浦江的辉煌,夜游西子湖的多情,夜游塞那河的浪漫。但西栅的夜游,别具一种风韵,一番情致。在泛光灯的交响中,整个西栅犹如一块偌大的调色板,红的瓦脊屋梁,白的马头高墙,绿的千年古树,黄的楼亭翘角,更有民宿、酒家的灯笼点缀其间。游船如同在灯河中漂浮,晕不开的月影星晖,渡不尽的火树银花,船桨轻摇,划破一池碎银,直让人有恍然隔世的惊叹。
在“似水流年”酒吧,临河把盏,悠悠地喝着德国冰葡,听着美国乡村音乐,欣赏着流光溢彩的夜景,我心飞翔,从千年前的江南水乡飞回21世纪的乌镇西栅。任时光荏苒,世事沧桑,西栅的美,依然如故。这是一种朦胧缥缈的美,一种淡然空远的美,一种深邃流长的美,一种荡涤心灵的美。
返回酒店途中,忽见夜幕中流萤闪烁,给西栅之夜平添几分野趣。此时,远处传来“梆,梆”的打更声,在这万籁俱寂的夜晚,这声音格外清脆,叩击心扉,久久地在记忆的长河中回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