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英式美文,它不是什么传世之作,也不是出自什么名家之手,可是我依然很喜欢它.
故事很简单,讲的是一个失意的青年在经过心理医生的开导后,重新振作的真实生活剪影.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感人的字眼,没有预感中的教说,但是为什么那一个个字都毫无防备的叩击我的心门?记得故事中的心理医生,同时也是一名八旬老人,在听了青年的叙说后,给他放了三个病人的录音.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困惑,却说出了一样的两个字:如果.老人告诉青年,他坐在那把椅子上听这两个词开始的话听了有几千次,人们总喜欢没完没了地这么开头:"如果我..."会是什么呢?我默默的想,会不会是'如果我的做法不是这样,或者我根本没有这么做,如果我没有发脾气,或者说话不那么残忍,或是没有那不诚实的举动,说按愚蠢的谎言,或者不那么自私,更能控制自己,,,'
"You had stop saying if
only,we might begin to get
somewhere."(如果你不在说如果,我们就可能取得进展了)老人静静地对那些病人,也是青年说.那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以至于看完整篇文章的时候,还可以清楚的背出来.生活中的我是那么喜欢说"如果",我也从未想过"如果"的魔力有这么大.
如果,它什么也不能改变.它老让人往错误的方向看,向后看而不是向前看.那样只能浪费时间.最后,如果你让它成为一个习惯,它就会变成真正的路障,变成你不再去尝试的借口.
我也曾经经历挫折,经历过可能会改变我一生的磨难.想想那时的我也很喜欢说"如果"呢.我把那段过去封闭,不容许任何一个人触摸,给自己一个不再尝试的借口...自那以后,我应该就生活在象牙塔里了吧.没有悲伤,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快乐;没有痛苦,因为不知道什么是愉悦.我封锁了自己的感情,只因为一个借口.
"可是换一个词就不一样了,"老人对青年说道:"去掉'如果',用'下次'来替换."下次,我在心里默念.这意味着他已经决定运用他的经验,不管他的经验是多么残酷或痛苦,这也意味着他开始把悔恨的障碍放到一边,继续前进,采取行动,重新生活了吧.
生活原本就是美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