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乳房炎妈咪可以喂母乳吗?(

(2011-03-28 13:39:46)
标签:

杂谈

哺育母乳已知对胎儿好处很多,但常见妈咪因乳腺感染而导致乳房发炎、胀痛,这时

还可以喂母乳吗?病菌会经由母乳传给胎儿吗?医生郑重说明──乳房炎时更需喂母

乳或将乳汁排空,否则将使乳房炎更严重喔!

临床案例
美玲是位忙碌的职业妇女,一直工作到产痛开始才入院待产。因为是第一胎且胎儿较

重,产痛时间稍长。产后因疲劳和睡眠不足,晚上未能喂奶,因此乳房有红肿胀痛,

很不舒服,怕乳房发炎,所以不敢给婴儿哺乳。经医生解释后,增加哺乳次数,使奶

汁通畅,两三天后便恢复正常。

乳汁未顺利流出,容易造成乳房炎
哺育母乳已知对胎儿好处很多,但妈咪若因婴儿吸吮力不足,或哺乳的方法不正确,

使得乳汁未顺利流出,便会导致乳汁滞留、乳房疼痛,甚至变成乳房感染而发炎。产

后的乳房炎,通常发生在5周内,占哺乳妈咪的3?24﹪(低比率系由医生按临床检查诊

断,高比率系病患自述)。

乳房炎的感染源
金黄葡萄球菌是最常造成乳腺炎的病菌,依次为凝固酵素阴性葡萄球菌、B型链球菌、

大肠菌、肺炎链球菌,以及一些厌氧细菌。

乳房炎依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级
1.乳汁滞留:
    指乳汁充盈却未顺利排出之情况,乳房出现红、肿,触摸乳房会有温热和结节状

感觉,妇女除感到乳房胀痛外,常有轻微发热感,检验乳汁中白血球,每㏄含量<106

,而细菌菌落数则每㏄<103,如能适时使积乳排出,症状通常仅维持数天。
2.非感染性发炎:
    当上述情况持续,就会变为「非感染性发炎」,此时妇女乳房会有红、肿、热、

痛、压痛和轻度发烧,乳汁白血球每㏄>106,但细菌菌落数仍每㏄<103,经适当处

理,5?6天可自然痊愈。
3.急性乳腺炎:
    如果乳汁滞留和炎性反应仍未处理,则婴儿口中之细菌,会在吸吮时继续进入乳

房而变成急性乳腺炎,此时乳房有严重红、肿、热、痛和压痛,亦可能有发冷和发烧

(>38℃)及肌肉酸痛,乳汁的白血球每㏄>106,菌落数也>103。
    依严重程度又可分为:
◎ 蜂窝组织炎:细菌经由乳晕中微小裂伤,在乳管外的结缔组织中发炎。
◎ 腺炎:细菌经由乳晕中微小裂伤,从授乳管囊至乳管,再从乳管旁淋巴管扩

散。此时若能继续喂奶和服用适当抗生素,则脓肿就不至于发生。
◎ 乳房脓肿:感染扩大,已形成结节状脓疡,超音波可以诊断出来,此时常需

切开引流。约5?11﹪的腺炎会发展成乳房脓肿。

乳房炎的6大危险因子
1.改变了喂奶习惯:例如减少哺乳的次数、一边乳房尚未吸空即换吸另一边的乳房、

婴儿开始吃副食品、母婴分开睡等,都可能因乳汁不能排空而产生乳汁滞留,是乳房

炎的主因。
2.哺乳方法不正确:婴儿未能利用其牙床压缩乳管膨胀囊,而仅吸吮乳头;或因母亲

疲劳,哺喂时未托住婴儿头部,使乳头向下拉,均会造成乳头微小裂伤。此时,母亲

皮肤及婴儿口腔之正常细菌得以经小裂伤而进入乳房组织。
3.疲劳和压力:疲劳、压力和睡眠不足,均会影响母亲营养和免疫系统,减低身体对

感染的抵抗力。
4.过去有乳腺炎病史。
5.乳晕有微小裂伤。
6.其他:婴儿长牙齿、不当使用吸奶器、胸罩和衣服太紧。

诊断方法
    乳房炎的诊断须靠详细病史和乳房检查:
◎ 主要症状包括乳房痛、发烧、肌肉疼痛、发抖和腋下疼痛。
◎ 检查则见乳房呈现红、肿,碰触有压痛及硬块。
◎ 红疹常呈V字形,显示阻塞乳管的分布。
◎ 乳房炎多为单侧,两侧仅占8?10﹪。
◎ 发生位置最多在乳房上方外侧,因该处乳腺组织最多。
◎ 约65?70﹪患者的乳晕有微小裂伤。
◎ 患者白血球在诊断时平均为每㏄有11000?12000个。

乳房发炎时该怎么办?
1.继续哺喂母乳或将乳汁排空
不论是乳汁滞留、非感染性发炎或轻度感染性发炎,都应继续哺乳,因这些细菌并不

会危害婴儿正常的消化系统,且乳汁排空有助控制乳房炎。
母奶中的细菌对婴儿不会致病!
根据研究,母奶含细菌量,每㏄不超过106?109菌落,婴儿尚不会致病。因为这些细菌

常为婴儿口腔之正常细菌,所以乳房发炎时,原则上应继续哺乳,直到发炎痊愈;反

而在婴儿拒绝食用发炎母乳时,会使乳房发炎病情加重,此时则必须想办法将母乳挤

出。
2.给予抗生素、止痛药治疗
当乳房炎已成为发炎性感染时,除了继续哺喂母乳或适当使用吸乳器排空乳汁外,尚

需给予抗生素,抗生素之使用以针对金黄葡萄球菌为主。此外,可用止痛药止痛、消

炎和退烧。
3.多休息、补充水分、温毛巾湿敷
    乳房炎患者应多休息和补充水分,减少食用盐分,局部则可以温毛巾湿敷。

结语
当哺乳的母亲因乳房肿痛求诊时,除由外观判断其发炎程度,触诊有助了解脓疡形成

的可能,更应继续哺乳、尽早做乳汁排空处理、使用抗生素,大多可预防脓肿发生。

而避免上述的危险因子,则是预防乳房肿胀最好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