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30年生人(1941、11,25、)读书至大学(四川美院国画专业)一年级(1961、8、)因严重贫血病休学在家。因为受邀为住军‘711’画壁画,与接兵人陈秀芳(原杨连第连老排长)结缘入伍。
下有旧照可证,当年,我等开始着装时日确为:“1963、2,10、”
据当年曾在广元‘人武部’工作的战友相确告,并示文件证实,人武部下达的“通知”时间确定乃是:
“1962、12,28”。
新训结业。补进老连队为:1963、3、
在下“军龄”,自家填报从来如斯未变。此文,于此,且留其真。
当年,有缘,分入“杨连第连”(驻云南、宣威、大松树。首战‘贵昆线大松树大桥’……)。
至1967、12、。
1968、1,1、我被正式命令调师政宣新闻报导组(与苏传森、朱传雄一组)。……
(1967、7、曾经被先调江边,师政指宣“助勤”。因我预备党员转正支部大会在兹通过的。忘不了。
“一切行动听指挥”,军训、修路、建桥为本职外,参加连演唱组,团演出队;出板报,画好人好事,搞广播宣传,写稿子编节目……未曾想到竟被发表(最早于1964、1,16、甲辰腊月初二《铁道兵》报、四川金钱板《闯关》);刘洪顺团宣干事,原一连排长令我写表现新战士学技术“闯关”故事。得稿费13元。
自此,组织领导,有关部门,总把在下普通一兵,确定已视为一名部队可造之“业余文艺创作骨干”了。
其实,若讲实际源头,我真正应该,要首先感恩的人,则应该更乃在虎头山上新训时期,那一位总是外冷内热很有主见担当的我们七中队指导员:李恩聪“老师”。是他命令我学写并朗诵了拙作长诗:《虎头山之歌》。
后,据恩师王乃宾言,他和刘,皆都是因为在虎头山上首见我那次最初表演此节目后而知:“此子可教”。
(1965、6、调我进入昆明、师、文化科,作了一名“工作员”时言说及此的。……)
先前我中学时,虽也爱好文学(美术、音乐;也上台表演过)练习过写作活动;却从未投过稿的!……
学习实迹,尤其因高中毕业(1960、)时,有幸被保送入美院,从此自也即认定:‘吾终身事此矣’。
故肯定实是乃入伍之后‘服从命令’如此经历历程所致,更从那以后,便习以为常,为‘长’,实为本人一生所行,所事,所务,以至成习之真源头也。兹不再展开,赘录。令师友发悃!
新年、春节,更应多多送乐!
我乐为次;“师友乐”,第一为要也!
然,‘年关’忆旧,想在下之此生此过往要事,我诸恩师之情,更应于此,不可稍忘!
至少,应念念庄重录名,致敬。
岂不亦乃正当其时么?!……
恩师甚众,择要,纪名于此。
先存珍藏博文此其二中。
故匆匆此期急录(前):
李思聪(新兵团7中队指导员)、最早令我写作者……
王发兆(1连副指导员)、让我出板报,编节目等……
陆继修(1连连长)、让我作连广播编辑;助我后来学写长篇小说老师之一……
刘洪顺(1团干事)、让我编节目(各种形式),带我下矿井体验生活,写话剧,作新闻报导等……
(本博多有忆录……)
吴大益(1师政宣干事)摄影老前辈,初识至转业,常常鼓励,支持我写稿,亲发,为我拍照……
(本博多有忆录……)
王文广(1团宣传股长、一师宣传科长)、他在任时,我被调师政宣……(最早,1963调我到‘318’工地政工宣负责板报广播,由刘干事带着实习……)
王乃宾(1师文化科副科长、)从始至终,一直亲自培养,教导,具体布置安排……受其恩惠特重……
(本博多有忆录……)
肖红书(我们下连时,他任:1师政治部主任、)1963、下连亲传诱导鼓励我们……
憾,后较早调离我师!……
任强(原1团政委、)第一次在我连‘蹲点’时,竟亲自为我在连队里处理稿费事宜。……后,一再地鼓励要我“向《云南日报》、《边疆文艺》‘冲锋’……”他实是内行老写家(外号“任铁笔”。其入伍前任校长之职。),有机会偶相遇,有时(他任师政主任时)总好与我“闲聊”写作类他的“熟人熟事”。开导于我!……
(我已亦有一则粗糙博文忆及王乃宾恩师并及他的有关难忘具体人事,曾略纪之。此不更复……)
好呐,暂此,打住。
敬礼。
请您,再看我此庚子末最末下则文草……
自在叟)
(以下本则文配附图,可助师友证见实迹之略述。谅不赘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