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头照片选自网络
我觉得我算是时代的幸运儿,因为我从结婚开始到退休前一共搬了五次家,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好,我非常非常的满足。
我结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期住房是靠单位分配的,许多年轻人都在为结婚没有房子而发愁。虽然都打了住房申请报告,但是队排的很长,什么时候能轮到自己心里没有底。
我因为是现役军人,爱人单位给予了特殊照顾,分得了一处平房院里一间屋,使我们有了结婚新房。那个新房现在想起来有些恐怖,因为没有通暖气,冬天非常冷,我们为了取暖,把一块儿钢板放在瓦斯盘上用火烧增加温度。钢板经过烧烤之后的味道很难闻,也只好忍着,等房子稍微温度高了一些赶紧关掉入睡。这还不算恐怖,最恐怖的是房子的顶棚是用报纸糊的,因为房子地势较低有些潮,到了晚上灯一灭,就听见屋顶有许多湿湿虫在报纸上刷刷刷地跑,听起来非常难受。爱人非常害怕,我告诉她,这种虫子不咬人,何况它们还是隔在屋顶上......
在这样的房子里住了一年左右,爱人临产前单位又给我们调整到两家一个总门那种房子里,有暖气、有自来水(原来的平房取水是在院子里一个公共水龙头,要用桶提水吃用。)、有厕所(平房院用的是公共旱厕)。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很好啦!
过了几年等女儿要上学时,我也转业到爱人的单位,这样,我们的房子又进了一步,虽然还是两家,虽然没有客厅只有两室,但是除了共用一个卫生间外,其它都是独立的,至少孩子可以分开睡可以在自己的卧室里写作业。
再后来,我们又经历了一次房屋调整,首次分到了一套使用面积只有40平米的小套房子,终于住上了独门独户的房子,生活又上了一个台阶。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之前所调整的房子都是旧房。
2000年,是国家经济适用房的截止时间,单位在这之前新盖了两座楼房,我们非常荣幸地赶上了末班车,用较少的钱第一次住上了160平米大的而且是城市中心位置的新盖楼房。
在别人看来,我们的房子已经是最理想的了,我们也这么认为。但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十几年后我们又有了新的打算,卖掉了这个处于闹市区的好房子,换了现在这个环境幽静的小户房子......
我的六次搬房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一个老百姓在住房方面从无到有一步步提高住房条件的经历,反映了我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