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琼海多年了,之前竟然不知道还有一条民国特色的商业街。
去年,朋友告诉我新民街不错,可以拍一拍。我慕名前往拍摄,但是遗憾的是名曰商业街,可除了东门口处的餐饮店比较热闹之外,其它地方人很少,更别说商业经营了。
我以为去年去的时候不对所以冷清。前不久我又专程去了一次,但是街面依旧比较冷清。
我百度了一下,发现,就在2016年3月,这里曾经热闹非凡。上面这一组画面就是新华网当时登载的新民商业街展示“民国集市”场景的图片,可见当时在政府扶持打造下的商业街是多么的热闹!

其实新民街确实是琼海的古街之一,从建筑风格上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改造后的新民街是按照西洋加民国的古典风格布置的,充满着怀旧感。

新的社区、旧的遗址都囊括在一条街上。

整个街上的门窗都是古典风格,在红窗棂、红灯笼、红对联等的映衬下更加温馨古朴!

大街两旁停满了当地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摩托车,街道旁的洋紫荆花树四季常开。

这是新民街的东口,是邻里街坊聚集最多的地方,因而也是最热闹的地方。

街上设有专门的新民舞台,逢年过节这里会有演出或庆祝之类的活动。

但是,这么一条漂亮的街道当初可是量身打造的商业街啊,为什么大街上除了本地人基本上没有商业和游客?

答案令人唏嘘:当初定位是商业街,可是政府又在它很近的地方开设了纵横几条小街的中心市场,那里虽然没有华丽的门面,但是商铺云集,而且经营的都是人们的日常用品,人气一直比较旺。尤其是到了每年冬季“大陆的候鸟们”来了之后,中心市场更显出它的繁华。

据个别商铺老板讲,现在剩下的商铺日子也不好过,因为街道管理比较严格,不许门外经营害怕影响形象,他说“琼海这么热的天气,全都在屋里进行怎么可能?我们的老爸茶就是要在屋子外面喝才地道啊,这也不让那也不让生意真的没法做!”我不知道他说的是否真实,但是街两头大大的红门上的“新民商业街”和大街上空空如也的商业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倒是不争的事实。

漂亮古朴的街道两旁房屋,街上零星的本地人经过,让人怀疑“政府当初这钱投入的值不值?”还有,仅存的商业形象和老板们反映的情况政府领导知道不知道?

新民街有一块儿大牌匾叫做“新民记忆”,画面很美。现在是2019年,新华网在两年前拍摄的新民街民国集市热闹而美好的印象还未淡去,这块儿牌匾已经很快褪去了当初的颜色。这,意味着什么?
新民街是漂亮的,但新民商业街是名不副实的。
谁能让这条漂亮的街道再度繁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