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次去成都,就没听说过宽窄巷子这个名。
和本地人打听才知道,宽窄巷子历史上是存在的,但不是现在的样子,曾经是兵家的驻地。在2005年前后,成都市按照打造一个复合型文化商业街的规划,重建了宽窄巷子,2008年对外开放迎客。
我从来没想过,掏耳朵会成为一个社会职业。
一般人都是耳朵痒痒了自己掏掏完事儿,实在有问题了就上医院去。可在宽窄巷子里有不止一处的街面掏耳朵画面,不得不说是一道地域风景。看着被掏人的脸上表情,就知道这是一种享受!
真想让他们给我也掏一掏体验一下,可惜我耳朵不痒。
变脸,是川剧的一种独有表演形式。把它做成玩偶出售,也是一种创意和扩展。(图中上一张选自百度,谢谢原作者!)
我非常欣赏成都市对宽窄巷子的改造,这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成功改造案例。它的成功之处,我个人觉得是把成都的历史文化非常好地融入到商业经济之中,让人愉快地就接受了。
左图是火锅店,它选了一个“宽坐”的名,既有宽窄巷子的意思,又有坐下来吃火锅的意思。
右图是一个听戏的戏院(宽窄巷子里有好几处戏院),工作人员浓妆在外招
揽生意,很有历史感。
这个挺有意思,浇糖画儿我们都见过不新鲜,关键是她给王娜姑娘浇了一个自己的名字,王娜姑娘拿走准备”吃掉自己“,我叫住了王娜,给她拍了一张照。(我之所以无法理解现在的年轻人的思想和作为,是因为我们老了!)
和前面的戏院相似,但是它不是听戏的,而是化妆成戏装拍照。大门里有真人舞枪表演,门口有接待咨询。
按我的老旧思想琢磨,这个生意恐怕难做,有多少人会让化妆半天再拍照?但是,我错了。
街头画像,我比较欣赏,因为画像和照片有不一样的美感。
一个文艺青年在大街上伴着音乐击打手鼓,开始我以为是讨钱的,经聊天得知他是在推销自己创作并演奏的音乐碟片。肃然起敬!我欣赏这样的年轻人。
在宽窄巷子中间一个通道里,悦耳的音乐声传来,一个古装美貌女子在巨大的油纸伞下敲击最新的一种乐器(我叫不上名),它是为这家店铺在造势。
再往前走,一身雕塑装的广告人吸引了来来往往的过路人。
琳琅满目的卡通玩具,惹得路过的孩子们都要缠着爸爸 妈妈买。
宽窄巷子的大街上,既充满了文艺味儿,又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让人徘徊在历史和现实之间。
就是小小的水果店,也散发着浓浓的浪漫情调!
“宽窄十年,无问东西”,是宽窄巷子建成十周年时的纪念口号。
看不够的宽窄巷子,玩不够的宽窄巷子,有机会我还会去玩、玩、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