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指南,是说为青年男女谈婚论嫁提供有益的经验之谈。
我没有“指南”的本事,只能谈谈身边几个真实的失败婚姻的故事,因而叫它“指北”。也许对一些准备和正在谈婚论嫁的男女及其父母能提供一点儿借鉴。
故事之二:《被老妈耽误了的“剩男”》
老小伙子今年估么着有45岁左右了,至今单身一人,每天下班回父母的家生活。为什么?因为他似乎离开了母亲就不知道怎么生活了。
在婚姻这件事上尤其是。
大家可能觉得他智力有问题或者独立生活能力有问题,实际上不全是。
他,1.75米的个头,虽然偏瘦一些但还算比较精神。上过大学,工作也很认真,尤其是歌唱的比较好(歌咏比赛老领唱),人缘也还可以。
可为什么一直找不到对象结不了婚呢?原因是“什么事都得听老妈的,自己一点儿主见都没有。”谈一个对象,老妈说行才行,老妈说不行就不行。最后形成了“制度”:凡是谈对象,他都会对女方说“我妈说怎么怎么地......”,一般女的一听都会转身走掉:到底是你在谈对象还是你妈在谈对象?
可是这样难以理解的事儿就发生在这个家庭,妈妈太爱自己的儿子了,从小“严格管理”儿子,儿子什么事都是妈妈替他拿主意,久而久之儿子丧失了自己判断是非自己做主的能力,一切由母亲说了算(我们猜他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在哪儿上恐怕都是他母亲替他定的)。
问题是谈对象完全是个人的事儿,怎么还得母亲来定?儿子领回来的对象,老妈总能挑出毛病(当然也有老妈看得上的女孩儿,可人家却看不上他儿子),儿子谈对象时也总要先回家问老妈行不行......
慢慢地,儿子交际的女性少了,介绍对象的人也少了,合适的女性更少了,他自己也谈的精疲力竭心灰意冷了,当妈的虽然也着急,但是仍然不肯降低择媳妇的标准。
这不是把儿子给害了吗?但是,这母子俩竟然很“和谐”,互相不埋怨。
结论:爱孩子没错,但要爱到把孩子自己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丧失了这个份上真的是太过分太不可理解了!如果说这个也算中国特色,我觉得咱们中国的父母亲真的是该好好反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