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头图片来自网络,在此感谢原作者!
在中国,孩子们最爱过年。
过年时,可以穿新衣服,吃好东西;可以放炮;可以得到压岁钱;大一点儿的孩子还可以暂时不写作业......
我小时候在农村留下的其它印象不多,但对过年却印象深刻,一说到过年,我脑子里的画面就永远定格在自己童年经历过的过年印象中。
由于缺钱,平日家里很少割肉吃。但过年时,家里再穷无论如何也要割上几斤肉给孩子们吃。现在想起来当年父母亲为了我们真的是操碎了心。当母亲年前在那么大的锅里烧那么一点儿肉时,屋子里飘满了肉的香味儿。我们趴在锅边,等着母亲从锅里捞一点儿肉骨头分给我们啃。那种肉香味儿现在想起来嘴里都会流口水,好像长大了再也没吃过那么香的肉味道。
过年时节正值寒冬腊月,往往是地上、屋顶上白茫茫的一片雪景,家家户户门口挂着红红的灯笼,门上贴着红红的对联,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吃着家里只有在过年时才做的好吃的,还会买一点儿糖果和水果之类的东西。
年三十晚上,大人们会给小孩子一点点年钱,小孩子会高兴的不得了。我记得大人们给的年钱,也就一两毛钱,最多五毛,从来没有给过一块钱这么大的数额。但是在当时这已经是很多的了,因为一包火柴才两分钱,一包食盐也就一毛多钱。除了自己的父母给年钱外,我们还会去给叔叔、伯伯们磕头拜年,然后会得到一两毛钱的年钱。得到的年钱会十分珍惜,到处找地方藏,不知道放在哪里为好,老担心会被别人拿走或者丢掉。村里来了卖小零食或者卖玩具的,会拿出来一些钱去买。那种用自己的年钱买来的东西觉得非常珍贵,买来零食的香味是最最难以忘记的。
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到正月十五期间,每天都能听到零零星星的放炮声。鞭炮对于小孩子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哪里有鞭炮声,小孩子就往哪里跑,去看热闹。尤其是初一、十五一大早,由于家家都会放炮,许多小孩子早早爬出被窝,跑到街上,到各家各户门口去捡没有引燃而落到地上的小鞭炮,每每捡到一个就高兴的很,好像谁捡的多谁就是英雄一样,自己高兴别人也羡慕。
从正月十二开始,小孩子陆陆续续地在晚上打着各种各样的纸灯笼上街和别人比灯笼。小小的灯笼里点着小小的蜡烛,慢慢地燃烧着,从小灯笼上面小心翼翼地往里面看,心里似乎也暖暖的。有时候还把冻的冰冷的小手放到灯笼上企图取一点儿暖。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大街上星星点点地小灯笼非常令人兴奋。当然,偶尔也会传来一点儿哭声,那是小孩子的灯笼不小心被点着了痛心的哭叫声。
年过完了,小学生该上学了,小小孩子们也该恢复往日的生活等待下一个春节的到来。但是,每年留在小孩子印象中年的味道却久久不能散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