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00年开始,我国实行新的休法定长假制度,其中春节、五一节、国庆节为三天假期,如遇双休日可以前后移动调整。
2007年,国家增设了清明、端午和中秋节各一天传统假日,2008年又取消了已经实行了7年之久的五一节三天假期规定,恢复到原来一天的假期规定,这样,全年法定假日的天数从原来的10天增加到11天。
由于大部分中国人习惯于春节回家过年团圆,加上经济和地域、自然环境等多种原因,大部分人还不习惯于春节期间外出旅游。五一长假的取消,使十一国庆长假就成了大部分人们出行的首要选择。
本来十一长假的热门景点,在这几年中已经是人满为患了,又加上今年高速公路小汽车免费,道路拥堵和景点拥堵应该早在预料之中。
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难得的长假是旅游的绝好时机。因此,早就定好出行的人们不管这些,一个个兴奋地按预期出行,准备度过一个欢乐愉快的国庆节。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无奈的拥堵、拥堵、再拥堵;失望之游成为许多人对这个长假节日的最深记忆,“今后长假尽量少出行”也是大家不约而同的经验和教训。
为什么国家的一片好心却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呢?
首先我个人觉得,“人口众多”肯定是咱们的第一大问题。国庆节天气正好适宜出游,于是家人、朋友相约出行是再好不过的选择,无可非议;第二个原因,是咱们老百姓钱袋子鼓了,大家也懂得“挣钱就是要享受”的道理了,长假外出旅游成为集中花钱的一个机会;人多、钱多,但景点和道路没有增加太多。因此“集中到景点,相互看人头”就成为长假旅游拥堵的一个主要原因。再次,今年还有另外两个因素使“好心变坏事”。一是高速公路免费,二是部分景点降价。这些因素也促使一些原本没有打算出行的人也加入到了本已拥堵的行列,使拥堵雪上加霜。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的旅游管理部门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对旅游可能带来的问题一直缺乏预警制度管理,甚至不客气地说他们压根儿就没有做什么预警制度,只要能把一张张纸票变成白花花的钱就ok,至于游客如何能玩好他们才不管......
政府的惠民政策似乎“设计的”很好,但是由于行业管理水平太低,于是,老百姓最终得到的不是实惠,而是烦恼。
又一个令人恼火的国庆节过去了,所有的问题也都暴露无遗,接下来就是政府和管理部门如何从今年的长假问题中吸取教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他们来讲,客气点儿说,是管理水平问题,往高里抬,是执行力的问题!
答案应该在明年这个时候揭晓,但能不能揭晓还是个未知数。因为我们不能期望值过高,更不能高估了管理者的水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