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学科质量调研测试分析报告

(2013-11-29 09:07:35)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教研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六年级语文学科质量调研测试分析报告

县教研室    刘赟

 

为了全面了解各镇校教学现状,突出教学中心,狠抓质量品牌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帮助各镇校和学科教师总结经验、克难攻坚,再创佳绩。现就丹凤县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六年级教学质量调研检测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题分析

(一)试题结构:

1、试题类型:本次质量调研测试答题时间是90分钟,总分100分,试卷分四大部分,题型以填空为主,主要考察拼音、汉子、词语、成语、关联词、俗语、谚语、诗句、贤文以及写话、句子变换、修辞、简答、写作等。

2、命题依据、意图:(1)基础性。即考查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习惯和态度;(2)综合性,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的归类优化整合。课内、课外知识的整合,语文知识与其他知识的整合,积累与运用的整合,意在引导学生加强积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语言的迁移运用、重组仿写,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和表达能力。 (3)生活性,即语文源于生活,又广泛用于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注重考查学生知行结合、学以致用的情况,题型适度开放和多元,包括内容的开放和答案的多元,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

(二)知识涵盖:

1、积累运用:主要考查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运用水平;考查学生对字的音、形、义的掌握、运用及书写技能;考查语法知识的运用;考查课文优美句段及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的识记、理解;考察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及灵活运用能力;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事件、哲理等的理解;内容涉及整册教材。

2、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基本阅读能力:提取信息——从文本中获取多元信息的能力;整体感知——形成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初步概括的能力;形成解释——利用文本信息和个人经验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解释和推理的能力;解决问题——利用文本相关信息解决相应情境中问题的能力。

3、习作实践:了解学生用词造句能力、篇章结构布局、段落层次安排、现象发挥才能、观察感悟生活、综合运用素材、选择组织材料等能力。

(三)试题特点:

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侧重考察基础知识,关注学生综合分析理解、灵活实践运用、感悟发挥想象等能力的考察。

1、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综观这份试卷,其内容涵盖了词语积累、诗句积累、文学知识、句子变换、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力求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平时积累进行全方面的评价,紧扣文本又超越文本,广泛地涉及到文本的各个知识点。如看拼音写词语从生字表中精选词语后,把他放置到恰当的片段情境之中,以根据拼音写词连句形式呈现;同样理解加点字义也是根据课标精选成语,并设置句段环境,进行解释,特别是设置的情境紧扣时代脉搏,源自现实社会,关注社会焦点。如试卷“基础天地的234题”。

2、突出语文的实践与开放。知识积累题的灵活运用,课内外阅读题的灵活丰富以及作文题的广泛选材,都拓展了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试题紧扣教材、教参,依据其所识记的内容内容命题,既有灵活性,可以考察学生既往积累的知识,又有现实性,熟记教材即可灵活多样作答。如“与‘赤朱丹彤’结构相同的词语有     ;与《西游记》有关的词      等”。

3、注重知识的归类和运用。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文学习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过程。有了丰富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本次试题紧扣文本,较好地处理了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实践的有机整合,体现了大语文观。如试卷“二、实践天地的23题”。

4、关注学生综合理解运用能力。学了就要会,会了还要会运用,将知识与生活、与文本、与社会实践结合。如试卷“三、阅读乐园的课内、课外阅读”,充分考察学生的、理解感悟、综合实践灵活运用能力。

5、题型结构布局:

题号

考查知识

试题

来源

试题特点

分值

一、1

看拼音写词填空

生字表

精选词语,设置于生活情境之中,实践运用。

8

2

音节xié写字组词填空

教材

活用汉子、结合句子恰当组词填空,情境设置紧扣社会焦点话题。

2

3

理解字词意思填空

课文

将成语穿插于社会焦点话题之中,结合情境解释字意。

4

4

填写表示笑的词语

练习三

将积累的词语设置到真实的社会,让学生结合语境填写表示笑的词语。

4

5

关联词语填空

课文

精选课文中含关联词语句,优化组合,加关联词,似曾相识却有难度。

3

.1

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课文、练习、积累

紧扣教材,在教材之中又超越教材,贴近生活,注重实践运用。

4

2

理解课文填空

课文

注重对教材的理解、灵活运用、拓展延伸、挖掘积累,也关注以往知识的考察。

7

3

填写诗句贤文名言警句

练习积累

将练习中积累的词句与现实生活结合,考查学生积累灵活运用能力

7

4

口语交际

练习语文与生活

将练习中的修辞与口语交际结合,设置情景,发挥想象说话写话。

5

课内外阅读

课文及复习资料

注重综合分析、运用短文信息能力的考察,关注学生的理解、变换、想象、感悟能力测试。

26

习作

教材

注重学生选择材料、运用资料能力考察,侧重想象、创新思维及表达真实看法考察。

30

(四)难易程度:                                      

总体说来,本份试题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涉及面较广、题型多样、灵活性强,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一份综合性较

强中等难度试卷。

二、试卷分析:

(一)卷面分析:

1、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本次检测人均分75.07分,最高分93分,最低分19分。80分以上755人,占33%59分以下87人,占3.8%

分数段

100-90

89-80

79--70

69-60

59-50

40-49

30-39

20以下

人数

16

739

1070

337

63

18

3

3

3、卷面得失情况分析:

题号

要求

分值

得分

得分率

取得成绩

存在问题

一、1--2

汉语拼音

10

9

90%

拼读准确、失误少

注意同音节字词练习及书写要求

2

理解字意

4

2

50%

能结合语境、词语理解字义

审题不认真,把解释字义做成给汉字注音

3

近义词语

4

3

75%

教材中词汇积累的好,并能拓展

不灵活,不能活学活用,不善于实践

4

关联词语

3

3

100%

对教材特别熟,延伸到位

关联词不能随便搭配

.1

四字词语

4

3

75%

知识面广,积累丰富,运用灵活

注意审清题目要求再做答

2

理解课文

7

5

71%

能适度拓展,领会文章背景

注意语文与生活结合、与个人感悟融合

3

积累运用

7

5

71%

知识面广,课内与课外相联系

不能够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词语要求

4

口语

交际

5

3

60%

现象丰富、词汇丰富,符合要求

不能恰当灵活运用拟人手法、人物对话方式

阅读理解

26

18

90%

能读懂短文信息,变化句式

情感不丰富、不能设身处地感悟理解

习作

30

22

73%

能把握要点恰当选才,表达看法

书写随意太乱,不能写成个人诉说,创新不够

(二)答卷中学生掌握较好的共性成绩简析:

 1、汉字拼读书写技能考查。检测学生准确拼读音节规范书写汉字的水平。主要考查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掌握情况;看学生同音节字词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

2、积累园中词汇、古诗、名句、贤文及课文人物、内容的考察。将课内与课外知识相结合,与社会焦点话题练习,又紧扣教材知识点,考查课标及教材的阅读技能、理解技能、及熟练掌握技能。从阅卷中可以看出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比较牢固的。

3、情感诉说文章知识要点把握。习作重点考查的是组织选材、发表看法、诉说情感、创新思维、奇思妙想等能力。考生的答卷情况反映出广大语文教师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扎扎实实抓好双基教学,加强平时阅读习惯的培养,重视情感表达训练。

(三)学生答卷存在的突出问题简析:

1、读准音,规范书写的考察。和(谐)、(协)作、要(挟)、威(胁)xie的同音字需认证结合语境填写。失分原因在于语境分辨不清,对于字意、字形不进行仔细辨认有关。语文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规范书写汉字严格要求、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引导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灵活识字用字。

2、理解感悟课文的考察。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教材优美的选文是规范学习语言、学会表达思想与感情的精彩范例,感悟文中人、事、景、物的特点、品质,用恰档词句概括尤为重要。此类开放题,答题既要符合情理又要符合文境要求,有一定难度又有开放性。

3、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的考察。实践运用包括汉子、词语、诗句、名言、贤文、对联等。重点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领悟能力与恰当概括、灵活运用能力,这一题学生失分较为严重。其原因关键在于对于题意、句意、词语结构等的综合分析与观察不到位,无法准确填写;对知识识记的较死,不灵活,学生准确筛选教材及生活实践、日常积累的信息能力培养不够;不能正确理解语境意境。

4、美文赏析中感知文章内容,理解词句含义,进行句式变换。对小学生来说,能说出词语的本义是基础,还要能结合语境说出它的引申义就有些难度,结合文本理解句子的含义是难点,句式变换也是考察学生最近本的表达能力。学生答题视角单一,就事论事的多,提炼文句含义的少,整体把握能力有待提高;对词句的言外之意学生不能全面深刻理解,教学中有待强化此类训练。

5、习作主要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对学生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详略处理、语言运用都有一定的要求。从阅卷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完成,但能写出新意的不多,习作语言贫乏、缺少文采,在准确审题、紧扣中心选材、稍有创意地构思等几方面比较欠缺。这反映出学生的生活面太窄,平时缺乏观察、实践等能力的培养;还有部分学生理解片面,把聊天写成了个人诉说。

三、后期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检查习惯。我们在试卷中发现不少学生书写不够认真,学生没有写好字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人生态度。但试卷中许多学生审题不清,如“题中要求写与《如梦令》中‘斜风细雨’结构相同且含‘风雨’的词”,很多学生就随便写了风雨的四字词。

2、注重积累,强调运用。绝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诵,积累一些优美的语段、古诗名句、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对联等。只有理解才能少些错别字,才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灵活运用所积累的语文知识。

3、注意对知识的适度拓展延伸。教学要在教材之中又高于教材,要充分利用好中华名族灿烂丰富的文化资源,适度延伸、拓展、练习、发挥。要注意对知识的归类组合,迁移运用。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次考试卷中的阅读题目都很灵活,需要静下心来,读两到三遍方能知道出题者的用意。如短文分析(二)中理解“佝偻者承蜩”的意思,只有多读几遍,才能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教师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养成动笔的习惯。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引导。

5加强指导,提高写作能力。习作应尽量与孩子们的生活接轨,在作文指导时应重在引导学生开阔思路,从多个角度选择材料,鼓励学生“用笔说话”,个性化地表达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在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方法的同时,更应鼓励学生把触角伸向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善于积累直接的、活生生的生活素材。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小练笔,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唤醒学生的真情实感。要多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文本,走出课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会观察、表达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