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改的困惑与不足

(2013-10-31 09:28:04)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程改革

课改的困惑与不足

1、理念先进,方法守旧。大多数老师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生怕哪一个知识点没讲到,生怕哪一个问题学生没掌握,生怕哪一个题目学生不会做,生怕自己所教班级学生成绩比别人的差,因而不敢大刀阔斧地去课改,很难放心地让学生去自学,对所有学习任务仍一味大包大揽,致使课改患得患失,步履蹒跚, 继承传统有余,改革创新不足。

2、课内损失,课外弥补。由于教师缺乏对教材、知识、资源、教情、学情全面系统了解,课前准备不足,知识储备有限,教法设计欠缺,引导激励不当,缺乏新课改理念、策略,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对重难点问题的突破,或是全部包揽替学生解答,或是蜻蜓点水匆忙结束,或是一再重复耗时费力。上节课没完成的内容下次上课继续完成,没学会的知识课外加班加点补救,这既不利于每节课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也必然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活动热烈,效果欠佳。部分教师的课,改形式上新颖多样、热热闹闹,但内容比较空洞、徒有虚名,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比如合作探究,要求组内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形成相对集中的共同观点,现在采取的同学面对面分组座位法,目的是为了方便组内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但事实上,要么根本没有时间去探究讨论,要么就很难讨论起来,要么就叽叽喳喳,表面热闹,流于形式,没有实际内容,难以收到实际效果。

4、角色定位,走向极端。新课提倡以学生为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学生质疑回答积极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但也要看到,为了面向全体,让学生自己学,结果有些学生不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回答问题,而纯粹是为了争分数、赢名誉;有的手举得很高,大喊我来,站起又哑口无言;有的被老师提问,拿着书东翻西翻,磨磨蹭蹭,误时低效。教师在课堂该如何质疑引导,如何准确发挥好师与生的作用,仍需灵活安排,不能极端。

5、资源不均,素质参差。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师资素质层次不齐,导致乡镇课程改革工作发展不够平衡。教师队伍数量特别是山区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原任教师老龄化,新任教师经验匮乏,城区、中心校班级学生数超大,严重制约着全县课程改革工作的整体水平。

6、资金不足,课改受阻。课程改革的工作需要组织大量的师资培训、教学研讨、下乡指导、学习提高、课题研究、相互交流等活动,而经费的严重不足,给这些活动的及时、正常开展,以及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层次、有效推进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