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辛集市棉麻街的东口,矗立着一通明景泰四年立的古碑,碑额上书“赠王太保暨彭太夫人神道碑”。王绪,原籍安徽霍邱,后入赘束鹿彭家庄(今辛集市辛集镇),在村中开办私塾,行医济人。王绪卒于正统元年,彭氏卒于景泰三年。碑的撰文者是荣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曾任内阁首辅的陈循,书丹者是荣禄大夫,太子太保兼吏部尚书王翔,撰额者是资政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王暹。这座神道碑何以劳驾这几位朝廷重臣呢,这是因为王绪的三子王文也是个名垂青史的人物。这个王文就是景泰八年夺门之变后,与于谦一起被斩于市的“同党”。于谦是保卫北京的大英雄,王文当然也不该被人们所忘记。
王文,原名强,永乐十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宣德十年,真定卫军张普祥利用白莲教,“以妖书惑众”,自称“七佛祖师”,发动骚乱,后被剿灭。王强授命审理“张普祥案”,结案后,宣德帝钦赐王强更名为王文。英宗即位后,王文历任陕西按察使、右副都御史,兼宁夏巡抚、大理寺卿、右都御史、左都御史。土木之变以后,景泰三年加太子太保,被召入阁,历任少保兼东阁大学士,而后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大学士。景泰八年,都御史徐有贞、武清侯石亨、宦官曹吉祥等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将于谦,王文等人逮捕,并唆使言官弹劾王文伙同于谦等人谋立外籓。王文力辩道:“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言辞激昂壮烈。徐有贞道:“事尚未成,自无实迹,但心已可诛,应当定罪”。王文斥骂道:“犯罪必需证据,天下有逆揣人心、不分虚实,遂可陷人于死地么?”徐有贞哑口无言,于谦一直保持缄默,听到此,对王文说:“石亨等报复私仇,定欲我等速死,虽辩何益?”王文也缄口不言。徐有贞等当众喝令法司对于谦、王文施以重刑,痛加拷掠。于谦昏死而复醒者数次。王文和于谦被斩后,那位前面所说碑的撰文者陈循也受到牵连,“廷杖一百,充军铁岭卫,后石亨诬事泄,陈循获释为民,仍居铁岭,一年后病殁”。
成化五年(1469年)王文之子王宗彝(原名王伦),伏阙为父陈冤,宪宗皇帝终予平反,特进太保,谥毅愍。王文的墓不在这里,据束鹿县志记载他的墓在县治北四十里,有他的儿子王宗彝相伴,具体什么地方没有详述,估计早已无迹可寻了。

看样子这是一个原址的碑


“陈循譔”的字样依稀可见

石马斑痕累累


这个碑曾经被刷上售煤的广告

来自老北京网的图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