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学期新书推荐!源创图书《照亮校园的常识》(吴非著)出版啦!

(2019-10-10 13:50:28)
标签:

照亮校园的常识

吴非

源创图书

分类: 新书信息
新学期新书推荐!源创图书《照亮校园的常识》(吴非著)出版啦!

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了解常识、尊重常识。

常识伟大,也很平常,它就在我们身边。

 

照亮校园的常识

吴 非   

 

    划:源创图书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9

    价:58.00

ISBN:978-7-300-27338-9


编辑推荐

如果在未来,学生回忆学校教育,能记住的是基本规则和教养,是文明的行为习惯,那就是说,他们的一些老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用常识照亮了他们的童年和少年。

——吴非

特级教师、杂文家吴非继《不跪着教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致青年教师》后的又一力作!

什么是常识?如何分辨常识?怎样在教育教学中“守常”?对此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学校有遵守常识的教师群体,学生才能真正地“成长”“成人”。

用一双慧眼,于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中,拨开迷雾,读懂常识。

 

内容简介

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是了解常识,尊重常识。

实践中,常识不断地被关注,被重新认识,特别在出现失误和遭遇困境之际,理性的反思总能促使人们回归简明的常识。尊重常识,必然能发现常识在不同情境中所呈现的丰富。

本书以随笔形式,结合中小学校园实践,从学校教育、课堂教学和教师素养等不同层面记录了有关常识的问题与思考。

 

作者简介

吴非  本名王栋生,1950年生于南京,1968年去农村插队,19821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著有《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前方是什么》《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二集》等。

 

目录


 

 

简明的常识

校园的常识之光

简明的常识

这些,是普通的常识

要“人”,还是要“才”

回归常识,重铸教育的人道精神

没有好奇心就难有新世界

儿童的好奇心何以丧失

为什么要在童年发展想象力

习惯的养成

“趣味”“热爱”和“适合”

应试教育怎样败坏人的思维

爱阅读的家长是孩子的榜样

让“人民”了解什么是“教育”

在童年的土地上

 

照亮校园的常识

是美好地生活,还是“活着”

比“成功” 更有价值的是趣味

没有智慧和情感,教育就没有发生

让学校静下来,静下来

不能夸大教师的作用

正常标准,合理要求

不要随意“从难从严”

学生要有“课外”

教师必须有“业余”

学校一定要有“特色”吗

在学校,不要称学生为“孩子”

在基本判断力的形成期要减少干扰

什么样的学校最理想

如果想走,不妨悄悄地走

小学何须比“选修”

我在教室里自由地想

 

课堂的常识之光

引导学生关注思维方法

要了解学生的“想”

推动阅读的目的在于培育思维品质

如果多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思考

遇上有智慧的启蒙之师

优雅而有趣味地学习

“少学”与“多习”的矛盾

阅读量不足,诸事皆废

合理的作业负担

不能“读死书”

课,怎么“赛”

该“反思”的是谁

用“人的教育”融合学生群体

 

教师是守常识的学习者

教师的第一要务是“守常”

教师的职业认识与态度

缺乏“热爱”,何以任教

恪守师道是为自我生命的完善

教师要带头守住底线

你是教师吗

期待新一代堂吉诃德式教师

教师应当是自觉的学习者

在开始的十年

教师会“剩下”更多东西

读书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寂寞一些吗

教学之余读闲书

你是被“培养”出来的吗

要保证教师公平的发展机会

“好老师”不该是应试积极分子

我上课是为了自己快乐


书摘

 

教育常识,简而言之,是在适当的时机做正确的事,并积久形成的教育文明。

人们把教师职业视为“平凡的工作”,也许因为一方面,这个职业无须做惊心动魄的冒险,不易令人萌生建功立业的野心;另一方面,要在漫长时期谨守简单的道理和朴素的常识,就不太可能开创史诗般宏大壮阔的气象。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在学生生命初始的十几年,教师要和他们一起,斫开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路,如果没有持久的勇毅和发现的趣味,的确会感到那种周而复始的劳作,是如此平淡无奇。然而,没有人能飞越这一普通过程,你必须一步一步地走过。教育,就如同一路上吟唱着的古老叙事诗,这首诗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常常扣人心弦,流出新意;教师,就是路上的一盏灯,任凭行吟者从你身边缓缓走过,如果你已安之若素,成了一盏并不耀眼的灯的话。

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了解常识、尊重常识。教育常识体现教育的基本规律,不受个人意志和利益的驱使,保护所有人受教育的权益,帮助人正确认识世界和自我。回顾过往的教学之路,我们可以发现,但凡“风调雨顺”时,无不因为依靠常识并有遵循规律的社会环境(或是有能力营造、形成守常识的“小气候”),有一间安静的教室,教师能比较正常地实施教育;而违背常识,无视规律,必然招致挫折与失败。我经常和同行说,我不算有多少智慧的人,只不过遵守常识让我少犯了一些错误,仅此而已。

教育教学实践中,常识不断地被发现,被重新认识,特别在出现失误、遭遇挫折之际,理性的反思促使人们回归朴素的常识。常识并非静态的知识。它不是孤立的,它也在发展。尊重常识,必然能发现常识在不同情境中呈现出的丰富。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必须通过探究和寻找,这样的探索,使常识得以延续、传播,出现创造性的使用,并在新的实践中被人重新认识。教育创新,不可能背离常识;所谓“奇迹”,不可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许多非凡的见解,其实是常识,只不过经常被处于狂热、惊喜中的人们所忽视。

尊重常识并能始终守常,绝非一件容易的事。常识,很难被否定,却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人们会承认常识,但在具体行为上,往往止不住东张西望,被形形色色的“反常识”所诱惑。

毋庸讳言,现今中小学教育,普及常识的任务也许比加大教育投入更为迫切。教育投入少,至多是难以达到目标;违反教育常识,则势必形成“反教育”。随着应试教育的出现和发展,学校教育和教师的教学出现了很多违反常识的行为,在功利主义的驱动下,“反常识”往往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人多势众,形成风气,而“守常识”的学校和教师往往承受重压,甚至孤立无援。

遵守教育教学常识,为什么会变得这样困难,成为困扰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为什么大批教师被反常识的行为裹胁,在教育教学中做出错误的选择?

当一个社会普遍尊重常识、尊重思想时,才会有真正的进步。但是,不能认为常识姓“常”,就一定成为人之常、世之常。常情常理,也和常识一样,为人知而未必为人所尊重,否则世界早已太平无事。

教育界反常识的行为,往往举着迷惑性很强的旗号,扭曲教育的目的,用利益诱惑学生,急于事功,以牺牲学生的尊严和发展换取短期利益。反常识的社会基础,有功利主义,有民粹情绪,也有科学认知的缺乏。为求一时之安宁,在客观上延续蒙昧,无理性地制约、违背教育常识的行为是放弃文明的开始。在具体的教育中,反常识的教育行为往往带有抹不去的私欲和利益。我们不难看到,校园里那些浮躁、浅薄和荒谬的现象背后,是欲望和诱惑,是一些人的私利。

群体活动中,一部分人的行为意志会影响另一部分人的思维,一些人的选择会干扰另一些人的判断。在利益诱惑下,放弃长远目标,或本身缺乏理性判断,都会导致人们违反常识、做出错误选择。教育教学不是个体行为,在功利主义盛行的环境下,违背教育规律,违反教育常识,追逐短期利益,往往因为“大家都这样干”;要守常识,必须独立思考,敢于做单枪匹马的独行者。

如果教师的确无力改变环境,为什么想不到改变自己?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守常识的人,至少能给学生留下一点儿正确的教育记忆。

我交往的,都是那些被称为“普通教师”的老师,虽然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普通教师”的说法。我因此想到,以后,会不会有“正常教师”的说法?当然,很可能会有“正常学校”和“正常教育”的提法,不过,真到了那个地步,一个时代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收在这本书中的,都是近年有关学校和教学的思考,无甚高论,全是我在重温的常识。常识伟大,也很平常,我用半生时间去学,不断地豁然开朗,也不断地面对新的困惑。

我以前曾想,相信未来,只要未来能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就无怨无悔。后来,我有了新的想法——我根本不必在意历史能否证明我的思考正确与否,我只要在选择时尊重了常识,没有违背自己的意志,其他便无所谓。如果我仍然期盼“历史证明”,则说明我还心存私念、在意他人或后人的评说、对个人思考的价值缺乏自信,说明我的一言一行还存有后顾之忧、还在受外界干扰。那样,我的职业认识就还不够纯粹,我仍然没能为自己而活,仍然有可能违背常识。

常识,在每一个时代都曾困扰过人们,也仍将伴随人们的思考和实践。空寂中,经常隐约回响着一些声音,细听而静默,无意则轰鸣,我以为那是前辈探索者的争论或自语。很多简单的教育常识,仍然在陪伴一代又一代的教师。人们在交流那些非凡的见识时,往往想不到常识就在他们身边。

是为序。

 

新学期新书推荐!源创图书《照亮校园的常识》(吴非著)出版啦!


更多详细内容,更多好书:

请搜索“源创图书”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新学期新书推荐!源创图书《照亮校园的常识》(吴非著)出版啦!


购书电话

---------------------------------

手机:15611547622     QQ1454575208        

联系人:胡老师

 

源创图书·以出版推动教育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