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出版啦!

标签:
读懂学生心理教师的建议杨敏毅源创图书 |
分类: 新书信息 |
http://s2/bmiddle/001SbT8Pzy6MPp0hQ09f1&690
读懂学生是教育的开始!
48个典型案例
怎样读懂学生
杨敏毅 谢晓敏
策
出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定
¯
“老师,读书有什么用?”
目标:24岁嫁个有钱人
无法行走的数学高手
挂在墙上的保证书
他们为何离家出走
我是家里的空气
向老师表白以后
弄不懂学生在想什么?
两位资深心理教师,多年咨询经验累积
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玉芳作序推荐
¯
弄不懂学生在想什么?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是目前很多老师的心声,以至于他们无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跨过这个人生的重要阶段。
读懂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开始,当学生考试失利的时候、当学生早恋的时候、当学生对生活感到迷茫、恐惧的时候,当学生出现自残行为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办?究竟怎样做对学生*有帮助?
本书精选的48个典型案例中的学生,有人因为留级,有人因为性骚扰,有人因为父母离异,有人因为被自家兄弟姐妹、或是被“别人家的孩子”比得抬不起头来,由此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
本书旨在帮助老师指导学生理性对待考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与家长和谐沟通,解决常见的心理障碍,帮助一线教师读懂学生,轻松做教师。
本书适合于班主任、教师培训和阅读。
¯
杨敏毅,上海市七宝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兼职导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授课专家。荣获首届全国学校心理辅导“辅导之星”、首届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为《上海教育》《中学生天地》《家庭教育时报》等专栏作者,出版有《中学生心理辅导实用技巧与案例》《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是谁送来红玫瑰》《团体心理游戏设计与案例》四部专著。近年来应邀到全国各地作心理讲座,受到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热烈欢迎。
谢晓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上海市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生命关爱中心主任。荣获“全国目标教学”优质课评比二等奖、上海市第五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等国家、市区级奖项和荣誉称号,发表心理教育文章20多篇。
¯
序·边玉芳
第一辑
“老师,读书有什么用?”
自认倒霉的男生
申请留级的女生
无法行走的数学高手
三条短信背后的故事
偏科生与“木桶效应”
对未来感到迷惘的男生
她为何要放弃高考
考不上本科是丢脸的
留级生的烦恼
第二辑
生活,拒绝“瓷娃娃”
中等生容易被老师忽视
自杀未遂者的自白
挂在墙上的保证书
“青苹果”的诱惑
目标:24岁嫁个有钱人
不吃午饭只爱吃糖的女孩儿
害怕独自外出的女生
向喜欢的老师表白后
“只想找个人说说话”
我是谁
新来的转学生
难以忘怀的礼物
第三辑
也许他们不该改变
我是家里的空气
她为什么难以入眠
都是肯德基惹的祸
让父亲下跪的儿子
因妒生恨的姐姐
疤痕女孩的怨恨
他们为何离家出走
QQ聊天儿引发的危机
“不奢望谁能理解我”
“你到学校会给我丢脸”
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的男生
走出父母离异的阴影
第四辑
她为何畏惧游泳池
爱猜疑的敏感女孩儿
见血就晕的“学霸”
担心患乳腺癌的女生
他为何酷爱小动物
楼道口的寻人启事
惧怕癞蛤蟆的女孩儿
总忍不住想洗手的女孩儿
别人都说她疯了
“‘真神’抛弃了我”
言行怪异的女生
¯
序
边玉芳
青春,多么美好的字眼儿!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讴歌过美好的青春。青春期,多么令人纠结的成长阶段!有哪个学生没在青春期感受过迷茫,又有多少教师和家长不为青春期孩子叛逆的言行感到束手无策。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烦恼多于快乐?为什么老师和家长常常会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那么无奈?甚至有许多孩子感觉与家长和老师无法沟通、无话可说。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如果他们不能理解孩子,不能打开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就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对孩子的成长就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
怎样才能读懂学生?怎样才能读懂他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这是每一个孩子的老师和家长必须面对的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他们渴望独立,渴望成长,渴望认同,渴望理解。在他们特立独行的行为背后有一个个属于他们的内心故事,需要教师和家长们去倾听。有一些孩子,到了这个时期,可能其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些偏差,更需要教师和家长及时地与他们沟通,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更需要教师和家长发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回归正常发展之路。
《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是由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杨敏毅老师和她的同伴谢晓敏老师根据她们做过的心理咨询案例汇编而成。全书分四辑,围绕学业、亲子沟通、同伴及异性交往、师生关系等学生面临的常见问题展开,共48个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读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一个个生命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在理解和包容下的改变!因此,阅读这些案例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家长读懂孩子的过程。每个案例后面还附有“聆听手记”,更能让教师和家长了解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其隐藏的意义。
我和本书作者杨敏毅老师是老朋友,在浙江大学工作期间与她相识。她是浙江省*早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之一,当时她的工作就颇受好评,后来她调入上海市七宝中学继续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她在浙江的同伴还会经常提起她,说她在上海发展得很好。现在能读到她的新作,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更觉得她为广大教师和家长做了一件好事。
是为序。
(本文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
¯
“老师,读书有什么用?”
“丁零零……”,我拿起电话立刻就听到“老师您好,我是高一年级小俊的妈妈……”,话未说完就传来了哭声,过了十几秒钟对方才说出话来。“我的孩子说读书没用……”,家长一边哽咽,一边开始说小俊的情况。高一刚入学时小俊的成绩还不错,但不到半个学期,成绩便开始下滑。
交流中,小俊的母亲还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她是江苏人,娘家经济条件还不错,但是丈夫家里条件很困难。公公在丈夫19岁左右就去世了,婆婆四十多岁开始守寡,家里只有三间平房。小俊父母结婚的时候大伯已经结婚,小姑还在读书,在这样的情况下小俊母亲“下嫁”过来,娘家人很不满意。婚后小俊母亲和大伯、小姑相处得不好,婆婆的性格又比较泼辣,几句话说不到一起就会发生矛盾。小俊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一家人虽然生活中碰到很多困难,但都尽可能解决了。让小俊母亲感到不满的主要原因是婆家的亲戚看不起自己,尤其是小姑,帮嫂嫂以及侄女找了好工作,却不帮助自己,而婆婆也经常把自家的东西拿给哥嫂。为此,小俊母亲经常向小俊父亲和小俊抱怨,总感觉他们都不能理解自己,甚至还责怪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小俊母亲更加勤奋地工作赚钱,目前差不多攒够了给小俊读大学以及在镇上买一套房子的钱。
对于小俊,母亲一直感到很欣慰,他成绩不错,也很乖巧,但*近他迷恋上打游戏,非要家长买电脑不可。小俊母亲不同意,一方面是觉得高中生没必要买电脑,即使学校某些学科作业需要用到,学校里也有机房,或者周末可以到同学家借用,省下的钱可以用在更需要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担心小俊会沉迷于电脑游戏而影响学业。但无论母亲怎么解释,小俊都不愿意接受。更让母亲担忧的是,在*近一次争执中,小俊居然说出“读书有什么用,我不读书了”的话。小俊回家后开始不和父母说话,胃口也不好。看着日渐消瘦的孩子,母亲更加担心。
挂断电话后,我眼前浮现出教师节当天的一幕。那天,学校给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英才奖”,领奖台上就站着乖巧瘦小而又充满自信的小俊。
我向班主任了解了小俊的近况。开学初,获得“英才奖”的小俊学习和工作都非常认真,在班级里乐于助人,但*近确实出现学习状态不佳的情况,成绩下滑得厉害,而且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班集体,变得有些自私,也不再喜欢和同学们交往。班主任和小俊沟通过,小俊表示自己也很矛盾,还是很想读书,但就是无法恢复到高一刚入校时的状态。
在班主任的安排下,我和小俊开始了第一次交流。
“是不是我妈妈打电话跟您告状了,说我打游戏、和她吵架吧?”小俊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身体有点发抖地说。
“嗯,你妈妈提到了这些,但主要是和我交流你*近情绪不好,饭也没有好好吃,日渐消瘦,学习也不在状态。你妈妈觉得你有好多事一个人放在心里,很担心。”刚说到这儿,小俊就抹起了眼泪。我赶紧递上纸巾。
“我也想好好读书,但真的没法控制自己……”小俊边哭边说,“我也知道妈妈工作很辛苦,家里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和妈妈的努力分不开。我很想好好学习,给她减轻负担,长大后好好报答她。但她总是因为一些小事情闹脾气,对爸爸发牢骚,把怨气撒到爸爸身上。有时我想劝劝她,可都没用,我真的觉得好烦好烦。”说着说着,小俊慢慢停止了哭泣,似乎有许多怨言。
“听你妈妈说之前一家人都还好好的,是*近才发生变化的,能说说发生什么事了吗?”
“妈妈因为小姑不给她介绍一份好一点的工作而埋怨爸爸,前几天亲戚向我家借钱,妈妈就赌气不肯借。我劝她不应该这样埋怨亲人,不能因为亲人不帮自己,自己也不帮助别人,要学会宽容。我们家条件虽然不好,但亲戚不帮忙也没关系呀,只要一家人一起努力,未来一定会更加幸福的。”
“嗯,你很善良,很懂事,你这样大度宽容,很多大人都做不到。”我称赞小俊。
“可是我妈妈不这么认为,她骂我没良心,说这么辛苦都是为了我,结果我还不理解她,还帮外人说话。她还骂了我一句‘不就是多读了几年书吗?就开始教训起家长了’,我真的没话可说了。我用在学校学到的道理开导她,结果还被骂!老师,学知识对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读书有什么用?”小俊抬起头认真地问我。
小俊用老师的教导劝慰母亲,却招来一顿责骂。也许这正是小俊没法再静下心来好好读书的原因。
“小俊,你认同待人要宽容,不能斤斤计较,要乐于助人的观点吗?”
“认同。”
“我听说你*开始在班级里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和同学们关系也很不错,那时你感觉怎么样?”
“很好,我很喜欢那时的自己,很开心。”
“是啊,读书让你成为一个能够明辨是非的孩子,能够判断妈妈的行为和想法是错误的,所学到的道理也让你拥有了朋友和快乐,你觉得读书有没有用?”
“应该是有用的。”小俊若有所思,顿了顿问,“但为什么妈妈对我这么好,可对别人却那么小气?为什么妈妈要我好好读书,而现在又嫌我用学到的知识说她?”
“小俊,你也知道妈妈当初嫁给爸爸,外婆家的人是很反对的。但你妈妈勇敢地和爸爸在一起了,而这也让她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所以才会那么努力地工作。对她而言,看到奶奶、大伯、大婶还有姑姑如此孤立你们一家,心里一定有很多的委屈。你和爸爸是她*亲的人,你说她不和你们发牢骚,还能和谁说呢?”
“那倒是,她真没什么人可以说,她都没什么朋友。”小俊说,“其实现在想想,我和爸爸也不好,每次妈妈发牢骚时,我们说的*多的就是‘过好自己的就可以了’,或者就是‘烦死了’。没有心平气和地安慰她,没有体谅她的难处,所以她才会这样吧!我也是听了妈妈那句‘不就是多读了几年书’后,觉得读书没什么用,所以开始迷恋小说和网络游戏。小说中的人物虽然经历许多波折,但总能解决问题,而打游戏时,通过游戏攻略就可以很容易获得成功。现在我的《梦幻西游》已经打到50级了,而这些成功的体验,在生活中却找不到。不过,我做这些其实都是在逃避。”
我对小俊自己能够说出这些话感到很欣慰,正想再说些什么,小俊接着说:“老师,幸亏今天和您谈了这么多,否则情况会更糟糕。”
“怎么说?”
“其实*近我已经开始慢慢向妈妈学习了,学习她的自私,在班级里也不愿意帮助别人,我也感觉到和同学们的关系不如以前了。其实这段时间我很不开心,很矛盾,经常犹豫要不要帮助别人。”
“嗯,老师相信你今后不会再那么矛盾了。”
“嗯,我想回到从前。”小俊会心一笑。
临走前,小俊看到我书架上摆放着《于丹〈论语〉心得》一书,问我可否借阅,我欣然答应,并以一个月为期限,待他还书时,希望能够交流读书体会以及近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小俊开心地答应了。
[聆听手记]错综复杂的家庭纠纷,给小俊的母亲带来了许多烦恼。这些烦恼没有人能够理解,更没有人能够为其进行疏导。在母亲的心里,有一种“理所应当”——小姑帮助嫂嫂一家找到好工作,理所应当帮自己也找一份好工作;婆婆理所应当一碗水端平,公平对待三个子女;丈夫和儿子理所应当和自己在同一个战壕;拒绝帮助那些待自己不公的亲人也是理所应当。母亲一直强调自己是外来媳妇,言语中透露出一种自卑心理,也充满了怨气。小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道理开导母亲,不但没有得到母亲的认可,反而受到母亲的责骂,一句“不就是多读了几年书吗?就开始教训起家长了”给小俊带来重重的一击,让小俊失去了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同时,母亲不肯帮助亲戚的自私言行也让小俊感到矛盾,到底应该助人为乐,还是应该自私一些?
庆幸的是,聪明的小俊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当天晚上我致电小俊的母亲,对她家庭教育的方式提出一些建议,也告诉她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而小俊的班主任也通过一些活动慢慢将小俊带回班集体活动中。一个月以后,小俊的班主任反映,小俊慢慢恢复到入学时的学习状态,回归到班集体活动中,同学们也慢慢地重新接受了他。
----------------------------------------------------------
更多详细内容,更多好书:
请搜索“源创图书”或
http://s5/mw690/001SbT8Pzy6MPos3n92f4&690
学校团购,折扣优惠。
购书电话:010-59766016;15611547622
QQ:1454575208
联系人:胡老师
出 品:北京源创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