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言语智能而教

标签:
薛法根言语智能大写教师源创图书 |
分类: 书评 |
——读《薛法根教育文丛》
安徽省萧县教育局教研室
百度一下“薛法根”,仅用0.04秒就会出现两万多个相关网页。有人说,薛法根名气这么大,不是因为他是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而是因为他是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他的课好评如潮,他的语文教研成果曾获江苏省教育科研特等奖。薛法根的语文课到底好在哪里?他的语文教研成果又“特”在何处呢?最近研读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薛法根教育文丛》(3卷,69万字),终于找到了答案。简而言之,那就是——“为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
薛法根1988年师范毕业后一直教语文。他对自己献身的教育事业有着深刻而通透的理解。他认为,所谓教育,应该是智慧解放的教育。什么是智慧解放的教育?薛法根说,人的价值有潜在的价值和现实的价值两种形态,潜在的价值是人的本质力量,即人所具有的创造潜能,亦即人的智慧潜能。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发现人的智慧潜能,创造顺应人的天性(天赋)的教育,让每个人都得以自由而充分地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获得人生幸福。
薛法根认为,智慧解放的教育落实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促进学生言语智慧潜能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实现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然后是从“教语文”到“育智能”,这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
语文教学为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具体到一篇篇课文,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有没有简便易行的教学设计模式?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薛法根经过潜心研究,探索出语文组块教学设计模式。他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语文组块教学设计模式是为言语智能而教的最合适的载体。
例如《“番茄太阳”》,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薛老师执教时分为四个板块来组织教学。板块一,字词教学;板块二,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属于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板块三,理解“番茄太阳”的深刻含义,是感悟力的训练;板块四,写句子,属于书面语言的表达训练。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对薛老师执教这篇课文的教学实录,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一,语文课程目标得到了有效落实。组块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摆脱以文本解读为主线的模式束缚。阅读课绕不开文本解读,但文本解读只是阅读教学的一项工作;将文本解读放大到阅读课全过程,就会窄化阅读课的教学视野,挤压听说写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本课例将文本解读压缩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板块,所占时间大约为一节课的四分之一,其余四分之三的时间用于字词教学、概括主要内容和写话训练,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把主要精力指向了“教语文”而非“教课文”,自然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落实。
第二,组块教学内容主要是语文本体性内容。教师在课堂四分之三时间内完成的教学内容,都是语文本体性内容,即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包括:
1.字词教学。着眼于准确读写、正确理解、正确运用,都是学生习得语言、发展语言的训练。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主要是概括方法的指导,能力的训练。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明白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用词准确、恰当,语言简炼,把意思概括完整等,又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概括训练。学生掌握了概括方法,感悟了文章主要内容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概括,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的道理。从概括中学会概括,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本领。
3.写话训练。让学生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既是对文本阅读理解的总结深化,也是一种表达练习。教师给学生创造了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表达练习,感悟语言表达策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教学过程简约朴实。课堂上四个板块相对独立又前后贯通,每一板块对应一个教学目标,每一目标都有相应的教学活动支撑。这样的教学设计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言语智能,更清简,更实用。
吴忠豪教授感慨地说:“我十分欣赏薛法根阅读课的组块设计,这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阅读教学设计模式。”
为了促进学生言语智能发展,薛法根老师课前备课也有不同于一般的见解。他认为,每篇课文都隐藏着作者的言语意图,这种意图是借助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与语言结构体现出来。每一种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语言结构,都具有独特的语言交际功能。语文教师唯有深入研读教材,敏锐而准确地发现内容背后的言语形式、言语结构,才能科学确定具有语文学科特征的教学内容,担负起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
“为言语智能而教”是薛法根二十多年语文教学研究的宝贵成果。《薛法根教育文丛》共分三卷,有两卷是围绕这一成果而写的。一卷是《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上篇是组块教学理论,中篇是组块教学策略,下篇是组块教学课堂。全卷以“为言语智能而教”为核心,通过详尽论述,为我们澄清了语文教学到底应该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组块教学的框架,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策略。另一卷是《从现在开始上语文课——薛法根课堂教学实录》。这本书汇集了薛法根近十年获得广泛好评的16个课例,并请吴忠豪、张华、杨再隋、潘新和、夏家发、崔峦、成尚荣、彭钢、林志芳等专家从理论视角进行深刻透析,请高林生、管建刚、杨金林、李伟平、谈永康等名师从实践视角进行了精湛点评。阅读这样的专著,恰似醍醐灌顶,让我们眼界顿开,疑惑冰释,终生受益!
《薛法根教育文丛》第三卷是《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本卷是薛法根老师教育随笔的自选集,记录了他努力“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感悟,揭示了他个人专业成长的深层动因。
薛法根有写教育随笔的习惯。2009年9月,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到薛法根的学校上课。下了课,于老师翻看薛法根写的教育随笔,动情地说:“每一篇都‘清丽可亲,血肉丰满’,都是‘教学实践的自然生长’!”
于老师问薛法根:“这样的随笔大约写了多少?”
他笑笑说:“印出来的话,有一米厚了。”
“等身了!怎么没见发表?”
“都是自己粗浅的思考。写,是为了思考深入一些,记住一些经验教训,尤其是教训。思考了,可能就变成智慧。”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就是从 “印出来有一米厚”的教育随笔中精选出的65篇,可谓“智慧中的智慧”!读着这些随笔,我们隐约看到了一个痴迷于语文教育的薛法根,一个崇拜思考的薛法根,一个不断拔节成长的薛法根。读着读着,我们自己也在向上,向上!成长,成长!
愿所有语文教育同行也像薛法根那样,与学生一起在言语智能教学的天地中不断成长!
来源:《小学语文教师》
链接:薛法根教育文丛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
《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
《现在开始上语文课——薛法根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