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塘书》的出版到《后上塘书》的发表,上塘村长了十岁,一个作家又精进了十年。
故土的人与事,曾是布满乡情的扇面,容得下条块状相连的温暖和忧愁;现在,扇子被收束起来,成为一把贯通感和穿透力极为充沛的长剑,从少儿时期的歇马山庄出鞘,直指成熟起来的上塘村的心病。双刃像收留变幻风俗和陡峭人心的镜子,映照着时代的风潮,更多的则闪现人生、命运、情感、魅惑以及后果的凛然之光。传统的乡村从田地依托到伦常秩序渐次弱化之时,通向未来的路径上,行走着裂变的人,有的可以爆发巨大的热能,同时也有人陷入无所不在的寂寥,忙碌的冷漠、富裕的焦灼,执爱便怀恨、敷衍亦无措,复杂一词已经无法概说内在的困局。就如那有关生命的长信,一封封逼近真相,这些字字句句无从书写于有感田园的扇面,只能刻划在这把染乎世情的长剑上。《后上塘书》不是那种作别乡村投向城市的进行曲的间奏,而是有关处在历史关口的人的故事——而接下来的,一定是被时代之剑洞穿之后如何在新的境地身心重生的故事。
细心的朋友会注意到,本期其他栏目的作者和作品尽量体现了多样性,内地与海外、资深与新锐作者凑巧形成了混搭,精选细编的作品,也代表了他们各自创作的好状态。作为编者,意愿得偿的愉悦,来自与读者共享的文学的丰厚和鲜活。
——编 者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