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养殖让王彬一年赚了50万
(2011-04-28 22:19:08)
标签:
杂谈 |
蝈蝈养殖,蝈蝈又名蛞蛞或蚰子,是集食用、玩赏于一身的优良昆虫,蝈蝈作为昆虫宠物和天然绿色食品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夏季每只用来听音的公蝈蝈的售价在1元~2元,冬季最高价格可卖到百元以上。油炸蝈蝈和炒蝈蝈卵,是难得的美味佳肴。1粒蝈蝈的受精卵,售价在0.5元~1元。夏季宠物市场上出售的蝈蝈大部分是从野外捕捉,冬季只有北京、天津两地为数不多懂蝈蝈养殖繁育技术的专业户天价出售反季节蝈蝈养殖。目前,蝈蝈作为一种新兴的养殖品种,前景看好。
蝈蝈养殖技术:
蝈蝈又称蛞蛞或蚰子,是集食用、观赏于一身的优良昆虫。一只叫声响亮的蝈蝈夏季售价在1~2元,在冬季最高售价可达百元左右。
1、蝈蝈的挑选:
首先看个头,个头大的比小的好。(个头以蝈蝈的头部大小而定)一般来讲大的蝈蝈功率足,就好比人一样大块头一般力气总比小个子来的大。须,爪力求齐全。须越粗越长越好。抓花越大越好。这样虫比较美观同时也是虫身体健康的一种标志。头和膀子中间有“项”,也可以理解成虫的脖子,项越粗,一般虫的力气越大,如拳击运动员,就有脖子粗细的说法,项后有“桥”(一块板状物体)要翘的高,否则叫时膀打不开,双膀摩擦的面积就小,则叫声就差。
其次看翅膀,蝈蝈蝈蝈养殖的发音靠翅膀,所以翅膀由为关键,基本选翅膀长,宽,厚的。上膀要能完全盖住下膀,最好能大于下膀。膀筋要粗最好能一直长到翅末端。一般来说膀筋的粗细往往决定了蝈蝈的功率。膀子的扇面大部分玩家说要平整,个人认为平整是要的,但是不能平整到像用熨斗烫过一般,反而要稍稍有点弧度,压线要靠后要深,压线也叫后杠,也有一些上海玩家叫指甲印,故名思意,自然压线要犹如指甲在纸上用力划过一般。压线也有形状,一般有斜线,U字形的,一字形的,我不太喜欢斜线的,U字形的和一字形的都不错,但是压线必须横跨整个上膀面。膀墙是指膀子的侧面,要高,最好能向外有点鼓。下膀镜面要大。膀子的根部有叫板和音挫,上膀子根部为叫板,下膀为音挫,叫板要宽大平整这样和音挫的接触面积就大自然声音好些,叫板也有颜色,越深越好,同时也有形状我认为和压线一样U字形的比斜的好(好像一字形的基本没有)。音挫由于在下膀的关系很难去看到,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蝈蝈的项,再用另一只手的小指翻开下膀看,(当然要不被虫老板发现,不然……嘿嘿),回家有兴趣不妨研究下。音挫当然鼓的越厉害越突出越大越好。
关于翅膀前辈也总结出很多经验,并就翅膀的形状给了很多名字,比如姐儿膀(翅膀高翘,膀尾收成线的形状。)铜鼓膀(膀面宽平,多为摊膀,既膀子摊在身上不高跷)蝴蝶膀(膀边蜷曲)筒子膀(双翅长,从虫尾看,能看到双膀和身体中间形成隧道状的空间)锥口膀(和姐儿膀有类似的地方,但是翅尾收成三角形)各种膀形均有各的特点,很难说好坏,挑选可根据个人喜好而定。有一点我认为膀子一定要给你一种能把声音包的住的感觉,不能外散,这样声音才能浑厚,无论何种膀形,都要靠膀子的厚度支持。
蓝脸,粉肚,紫膀筋。是铁蝈(现在市场上较纯的铁蝈很少,虫色纯正即可,一般深色优于浅色。)铁的叫声优于绿的。(三青,草青叫声一般较铁蝈为差)元宝肚形(虫肚成圆弧状,尾向上翘。)则说明虫无病,长寿。有一种虫朋友称之为草白,体色为浅咖啡色,带白色条纹,特别爱叫,不过声音也不如铁蝈。
眼睛瞳孔越小越年轻,老虫则混散。新脱蝈蝈一般头项较老蝈蝈为毛躁,老蝈蝈则油光发亮。如果在市场挑虫,(上海地区)有一种小包装虫,开价100,不给看,直接买,一箱就1~2只,如果纸筒内无蝈蝈粪便,很有可能已被老板做手脚掉包。
2、蝈蝈的饲养:
养殖场地的建设:
蝈蝈养殖方式有棚养和室养两种。
1、棚养。由于蝈蝈喜欢在背风向阳高燥的地方生长,所以建设饲养棚应避开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方。选好棚址后,先将棚址种上黄豆或小麦,目的是让蝈蝈自由觅食,等黄豆或小麦齐苗后就可以建棚了。建棚时,用3~4米的竹片插入土中,两端用木棍或竹竿扎牢,成形后,罩上沙窗布,数目以小蝈蝈钻不出为宜。
2、室内养殖。在室内养殖蝈蝈,可以用水泥和砖建成高约80厘米,中间用木板隔开的立体空间,每一层板上放约10厘米厚的沙土,这样就形成一个多层立体式的养殖基地了。
蝈蝈的引种、交配和产卵:
引种可以在市场上直接购买成品蝈蝈或受精卵,也可以在野外捕捉,引种后公母搭配应为1:1为宜,以免相互撕咬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雄性蝈蝈是通过叫声将雌性蝈蝈吸引到自己背上,进行交配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雌性蝈蝈会将雄性蝈蝈排出的精泡分别吸入体内卵包进行受精。产卵时母蝈蝈会用尾部的产卵针一点点插入土内,并力求把洞钻大,然后将卵产入洞中并埋好。人工养殖时要及时挖土取卵,并在冰箱中冷存。
蝈蝈的人工孵化:
孵化时找—平底容器,底部放上5cm厚的细沙,然后撒上一层种卵,最好不要重叠,接着在种卵上再盖不超过5cm的细沙。然后喷水,并一次性喷透,以底不见水为宜。接下来就是在25~35℃的环境内孵化,并定时喷水,以防干燥。这个过程要持续40天左右,期间应一直保持25℃以上。若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年也没有孵出蝈蝈,那么就要将经过高温的卵收集后放进冰箱进行1个月的低温萌动,然后重复上述过程便会孵出蝈蝈了。
蝈蝈由于饲养在一起会互相嘶咬,因而都单独饲养,每年都可见到河北、山西一带的农民,把捕捉到的蝈蝈装在用篾片或芦苇编成的馒头形小笼中,每人都挑着几百上千只到附近各省市去出售,蝈蝈的“吱吱”之声响成一片,热闹非凡。
从这种情况看,用类似的笼子装在里面饲养是合适的,其优点是大小适中,鸣虫在笼内有活动的余地,而且透气性好,还可以晒到太阳,能从空格中喂给食物。
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不能让阳光直晒,夏天炎热时期会因中暑死亡。此虫喜欢透气性好的环境,平时宜将饲养笼挂在通气性好的树枝或宽敞的地方。在温度较低时,要将其移至太阳光下取暖。深秋时节,当气温降至5度左右时,可将蝈蝈移至小木盒或留有小通气孔的塑料瓶内,揣在身上为其取暖,直至其活过寒冬。
人工养殖蝈蝈可充分利用空房和闲大棚,一公一母配对,公母搭配不当会引起争偶撕咬伤亡飧物充足的情况下每只母蝈蝈产卵约300粒。人工孵化的时间为90天左右。出虫率85%。蝈蝈从破壳出虫到死亡,寿命为150~~200天,每只幼蝈蝈需经7次蜕皮后才开叫(母蝈蝈不叫)。每次蜕下的皮都是自己吃掉,这样可提高公蝈蝈的叫声和次数。蝈蝈的主要食物为小昆虫、菜叶、胡萝卜、黄豆、小麦等,幼蝈蝈从出生到开叫约需50天。成年蝈蝈每千克约200只。人工养殖蝈蝈可以从野外捕捉和养殖场购买。也可购买蝈蝈的受精卵自己孵化,按饲养1000只蝈蝈(公母各500只)计算,年产卵约10万粒以上。按受精率为80%,孵化出虫率为85%,成活率为80%计算,可繁殖出成品蝈蝈7万只。另外需要提醒的是,蝈蝈是低等动物,有相互残杀性,饲养时最好密度不要过大。每立方米不超过500只为宜。为防逃跑和天敌侵害还需加网罩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