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平仄怎么区分?
(2010-03-29 08:50:44)
标签:
杂谈 |
一,什么是平仄
简言之,平仄是就声调而论。汉字是单音节字,声调具有区别字义的作用。所以声调是汉语的自然属性,而不是哪个人的发明创造。最先从理论到实践发现并运用声调的是南朝的沈约,他把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即所谓的“沈分法”)。平指的是平声,仄的本意是“不平”,包括上、去、入三声。
简言之,平仄是就声调而论。汉字是单音节字,声调具有区别字义的作用。所以声调是汉语的自然属性,而不是哪个人的发明创造。最先从理论到实践发现并运用声调的是南朝的沈约,他把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类(即所谓的“沈分法”)。平指的是平声,仄的本意是“不平”,包括上、去、入三声。
平仄是相对于古四声而定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四声已大不相同。但是,今四声和古四声是一脉相承的:古平声分化成今四声的阴平、阳平两个声调。古上声和古去声也大大致相当于今四声的上声和去声。古入声字消失了,只是在一些方言中,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那么,古入声字到哪里去了呢?分别转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四声里,叫“入派三声”
(阴平、阳平通称为平声,再加上声去声,合计为三声)。这就会给今人识别平仄造成一定的困难。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如下: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但是我告诉你,真正作诗得人是不认普通话的,他用韵要用古韵,平仄亦如是。所以我们做的是一般只能自己玩拿不出去,因为古韵和现在的普通话是不同的。比如填词多用词林广韵,作诗多用佩文诗韵等,很严格的)
为何律诗制定“黏”、“对”规则时,落在每句的第二个字而不是其他字上?许多书里都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根据我的看法,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朗读起来第二个字都比其他几个字容易引人注意。这是听觉上的自然感受,几乎没有道理可言。
其中五言律诗有两类四种:
仄起
平起
七言律诗也有两类四种:
平起
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