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把“碳达峰”只理解为---完成数字指标任务

(2022-06-07 07:28:22)
标签:

健康

财经

教育

股票

分类: 6生态环保

不要把碳达峰--理解--完成数字指标任务

夏青 夏青说绿 2022-06-02 20:34 发表于北京

此篇 中国能源报 约稿

 

        近期,部分研究机构、部分地区盲目提出提前实现碳达峰,这些观点貌似争先,实则误事。其根源在于,缺乏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整体性的正确认识,仅仅把碳达峰作为一个碳排放量数字指标来对待。厘清碳达峰与碳中和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深刻内涵,努力实现降碳目标

 

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基线峰”

        2020年,我国向世界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其中,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将2030碳达峰目标置于碳中和的旗帜下,把曾承诺过的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作为2060碳排放绝对值目标的一部分。

这就赋予了碳达峰新的内涵:碳达峰是碳中和目标基线峰,而不是不受碳中和目标约朿的碳排放量高峰。这一基线峰的意义在于一个重大转变:一是我国进入了碳指标绝对值评价新阶段;二是从2021年起,我国即进入碳中和目标管理新时期

从这两个要求看,盲目提前碳达峰时间,并不表明全中国己做好了碳中和的全部准备,或已建立目标管理系统

 

建立碳中和目标管理系统,重要的是通过碳达峰核准我国能源革命、绿色发展优化基线,分区域、分行业、分能源、分用户-预测发展模式和减碳数量从而进入后30年的减碳革命进程。所以,碳达峰,要的不仅是数字重要的是模式规划出--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操作模式,在发展中大幅减少碳排放量

这就需要,一一落实 目标、指标、技术、项目、投资、效益六位一体量化 评价体系目标能层层分解确保结果能验证;指标能量化评估,落实目标管理;技术能见诸实效,证明硬核实力;项目能持续发力符合减污降碳;投资能优化分析,产生金山银山;效益能定期核算,享受生态福祉。这一体系要在碳达峰过程中进行验证,确保行之有效。因为“3060”目标从未有实践经验,所以必须能源革命硬核技术为支撑,不断适应技术革命新形势,从而体现接地气、干实事、见实效。

    必须认识到,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仅仅我国能源结构的一场革命,还将--推动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绿色改变生产清洁化水平大幅提高、生态文明价值观深入人心。

这一全方位变革,不某一部门、某一省市、某一行业的事,而是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大事,需要不断深化。通过效益共享、经验互学,完善碳中和推进模式

 

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信心峰”

    用40年时间实现碳中和目标,其中,前10年是用碳达峰检验我们的行动方向、推进模式、技术决策。有了这第一步的稳妥,才有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把握和信心。重要的是,要真正碳达峰指标,变为碳中和目标的分解依据,而不能只停留在绿色金融、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子系统目标理念层次,而是要真正建立行动系统,通过行动确立信心。

 

   首先要确定合理的碳核算方法。国内已经应用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委会(IPCC)清单方法,即IPCC颁布并为各国接受的成果,应该成为“国内统一,国际接轨”的基础。

   其次是淘汰黑色生产力。确定清洁生产准入门槛,凡有布局越红线、环保不达标、结构不合理、工艺难更新等问题者,都可列入淘汰之列。只有进入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行列的,才可要求核算碳排放指标源头治理方案、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水平等。要将碳中和目标分解到每个企业的清洁生产指标中,真正使每日每时的生产活动减污降碳融合

过去节能减排实质节能减碳治污减排分别实现减污降碳两件事,一件事来办。在碳中和目标下需要体现减污、降碳目标各自特征更加重视降碳指标,因为它逼近碳中和目标--任务分解值

    第三是要将碳达峰任务分解全国分区确定碳排放控制目标,以及能源、产业、建筑、生活等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任务量时间表;同时,要完成本区域各类碳排放源减碳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清单;此外,还要基于对区域森林、湿地、海洋、农田、土地利用各类碳汇现状测算和评估,完成区域--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路径和实施方案编制,以及相关碳交易碳审计碳核查碳信息化平台--配套管理平台设计

    第四是通过碳达峰推进碳汇交易。在保证我国碳中和量化目标基线正确的基础上,使我国的碳排放数据国际互认、碳交易、征收碳税等方面获得正确地位,有利于让世界接受我国--减碳领域的突出进步,并在碳税征收巿场取得先机和效益。开拓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降碳增汇效益兼具路径

    这四方面最低要求。只有落实碳达峰实践系统中,才能真正具备降碳信心。

 

三、碳达峰是碳中和目标“里程峰”

    中国的能源结构大多以煤为主,需要从替代化石能源找到突破口,让人民看到希望,碳达峰则是里程碑

    已经为各行各业所熟知的碳中和要求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充分发挥好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作用。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突破储能、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支撑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发展原料燃料替代和工艺革新技术,推动钢铁、水泥、化工、冶金高碳产业生产流程零碳再造

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形成公路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同时,建筑领域要发展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相关技术,助力实现用能电气化

要发展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负排放技术,着眼长远应发展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要加强产业技术集成耦合创新以及注重颠覆性技术创新,碳中和技术路线发展应考虑资源约束问题。

要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探索可持续--发挥作用创新模式破解政府决策、行业实践、技术评定等方面广泛存在的利益约束

 

注重数据说话,才能真正突破传统技术困局,依托重大硬核技术构建减碳数据历史新节点

要让碳中和推进模式成为“金山银山”模式、生态福祉享受模式所以碳达峰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依托跨界专家融合并开拓,开展碳中和硬核技术攻关,并在碳达峰过程中见到实效。

 

目前,我们在此方面未有实质性动作

 

    总之,碳达峰只是碳中和目标“基线峰”“信心峰”“里程峰”,不是简单的碳指标“完成峰”,“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不需要盲目提前完成碳达峰任务,这不是硬道理。全力打造实现碳中和目标技术支撑体系,并通过碳达峰目标验证,最终提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才是硬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