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仙西村,承载我满满童年记忆的地方

(2016-04-08 17:30:36)
标签:

泉州

仙西村

农村

童年记忆

一品天涯

分类: 海丝泉州

农村,你脑海中的乡村是怎样的?山青水秀,空气新鲜,泉水甘甜,河流从村中穿过。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很美,是不是你心目中田园牧歌般的宁静祥和?通往学校小道上的坟墓,晚上公路的弯道处,每每从那经过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害怕,记忆是否最为深刻?还是向往归野山林,恬淡质朴的乡村生活?

http://p1.pstatp.com/large/2540001b4116e5bd1e9

仙西村根竹自然村

篱笆、草垛、菜地、瓦房,每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这些都是一生无法抹去的印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世世代代的根竹人在这片热土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它用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不一样的美景。

http://p1.pstatp.com/large/2190003d5b67200c5e5

极目远眺,一条小溪紧挨着水泥路从村中穿过,菜地、电线杆充斥其间;乡村公路两旁一栋栋现代建筑零零散散的堆积在这块平整的土地上,一座叫做尖山的山峰显现在眼前,周边全是被森林和大小不一的青山丛林环抱,这就是根竹自然村。

http://p3.pstatp.com/large/2190003d5b709d61c0f

梨树下的根竹社,电线密布,显得有些凌乱。然而,这却是农村最真实的写照。

http://p3.pstatp.com/large/2540001b410f0dc0dc7

相比而言,这里的地势更为平缓,民居也相对集中,闽南古厝与现代建筑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古朴与现实巧妙结合。

http://p3.pstatp.com/large/2530001b2d5ec735be9

有点遗憾的是,这些石头古厝正逐年被现代建筑所取代,它们还能维持多久,实属令人堪忧。

http://p3.pstatp.com/large/2540001b40fcc780aeb

这里的海拔高度为800-1000米,冬日暖阳,人们还是挺享受一觉醒来阳光洒向屋内的那一刻,慵懒的感受冬天的慢生活。

http://p2.pstatp.com/large/2530001b2d6bc92fd9f

http://p1.pstatp.com/large/2190003d5b8c529b5e0

由于有了错综复杂的电线,才使得整个村落更带有乡村的韵味。

http://p3.pstatp.com/large/2530001b2d81c8eea3f

年前,时隔二十几年的寒潮席卷了整个村庄,冻伤的蔬菜只能用来喂养家禽。那段时间,时蔬反而成了餐桌上的“奢侈”美味。

http://p3.pstatp.com/large/2530001b2d7efcc4782

清晨,天色微明,尖山上已经洒满了金黄,昨夜祭拜时燃放的鞭炮纸和金纸仍遗落一地。此时是6点40分,当大多数人还在沉睡中时,有一位村民又早早的出发了。

http://p3.pstatp.com/large/2530001b2db11d9fe9e

傍晚,太阳渐渐西落,一团团雾气弥漫在山野间,缥缥缈缈,瞬时顿感仙气十足。

石皮洋村一号

早期的仙西村原属仙地村管辖,1979年11月析出,因位于仙地村西部,故名。村民都为许姓,由于战乱而由同安迁离至此。

http://p3.pstatp.com/large/2530001b2d945cff6e5

http://p3.pstatp.com/large/2530001b2da26395e05

来自石皮洋村的这栋老屋,门牌上仍清晰的写着“安溪县龙榜镇仙地保石皮洋村第一号”的字样。查阅资料得知安溪置县之初,龙门属归善乡依仁里,从宋至元、明、清龙门仍属依仁里。民国初期沿用清制,民国21年(1932年),依仁里属依新区;民国29年(1940年)6月,改为第一区龙榜镇,8月改属龙门、官榜两个乡镇;民国34年(1945年),恢复龙榜镇,下辖仙地、溪内、湖山、金狮、榜头、山美、榜寨、美卿、寮山、龙山、龙门、桂瑶12个保。

http://p1.pstatp.com/large/2530001b2dc4f6c63bb

瓦片、石磨、木门、土坯墙等无不透出这座房子的历史悠久。

http://p3.pstatp.com/large/2530001b2ddd4be96be

房子格局为前后两落,中间有天井,是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

http://p3.pstatp.com/large/2190003d5ba87b31834

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光滑的鹅卵石静静地讲述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前世今生。

http://p3.pstatp.com/large/2540001b4129315127a

http://p3.pstatp.com/large/2540001b413d9914fe6

房顶上的瓦片经历了各种风吹日晒和雨淋,终究练就了一身扛风抗暴的老手。记得小时候常常用它们来烤鱼、烤蒜叶和韭菜。

http://p3.pstatp.com/large/2190003d5bbd03bb4ef

如果没有深入到村里,我们很少会去在意这些老土的房子,可它们却是时代转变的唯一见证者。

http://p1.pstatp.com/large/2540001b41561d04c66

http://p2.pstatp.com/large/2530001b2df0a0fa587

每一座房子都有自己的故事,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讲述着每个家族的命运兴衰。

http://p9.pstatp.com/large/2190003d5bc55bc519b

http://p3.pstatp.com/large/2190003d5bd2ea92f17

寒潮遗留下来的痕迹,总让人感觉有些肃杀。

http://p2.pstatp.com/large/2540001b41417ae3500

在泉州,至少还有几百万人住在这种不具抗震的石头房里。

http://p1.pstatp.com/large/2540001b4178e40b3f2

http://p3.pstatp.com/large/25400020544209f84e9

像这样的古厝和石头房如今已大部分被翻建成现代建筑,土地历来都是村民非常关注的问题。

http://p3.pstatp.com/large/2190003d5be36ad5f8e

阁楼里的石头窗框依然牢固无比,窗户上的字迹依稀可见,以前的墨水到现在都没有褪色,可谓真材实料。

http://p2.pstatp.com/large/2540001b41667414bdb

而外墙石头,室内木头的房子更是数不胜数,它们的命运也沦为仓库和储物室。

http://p3.pstatp.com/large/2530001b2e06af6d082

门板上的标语至今已模糊不清,大意是要求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等。

http://p2.pstatp.com/large/2190003d5bfa3bdbf96

土坯房到石头厝再到钢筋水泥建筑的演变,完整地展示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时代变迁。

http://p1.pstatp.com/large/2540001b4185ea8012d

龙宝殿

http://p1.pstatp.com/large/2540001b4193193d6c5

龙宝殿,坐落于龙门镇仙西村根竹社,殿内供奉的是五谷仙帝、范侯仙师。该殿相传始建于明初,几经修葺,于2003年由旅外侨亲捐资重建。占地面积约200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

http://p1.pstatp.com/large/2190003d5c011b14a8e

▲殿内精美的雕刻

内有楹联:“龙仙大帝镇乡境;宝座莲花照四方”,“龙宫草圣驰中外;宝地丹心照古今”,“龙威显赫保社稷;宝光普照佑黎民”。殿宇四周,松林密布,小溪蜿蜒,风光旖旎。当地信众择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做“佛生日”,举行佛事活动。春节期间每隔几年会举行进香巡境,热闹非凡。

http://p3.pstatp.com/large/2540001b41bb25d3991

闽南最为常见的剪瓷雕,纯手工打造,由一片片瓷碗剪切粘贴而成。

http://p2.pstatp.com/large/2540001b41cd2cb1351

小学旧址

这里原先是根竹社一二年级的小学旧址,而后才缩编到仙西小学。闲置的教室也被村里人用来储存桌椅瓢盆的仓库,教师休息室随即变成闭路电视管理处,现今也已荒废。

http://p10.pstatp.com/large/2540001b41dbdb63306

时隔几年,房前屋后早已落叶堆积,竹树掩映,显得有些凋敝和破旧。

http://p3.pstatp.com/large/2540001b41fb86477b8

当年的孩童早已不见了踪影,这里唯一留下的就是他们最美的童年时光。

http://p1.pstatp.com/large/2530001b2e109b34ccc

时至今日,他们早已成家立业,唯独不变的是那份永远的回忆。

宫尾石拱桥

宫尾石拱桥对于当地人来说是一段铭心的回忆,为了打通龙仙公路,当地村民不畏艰难造桥修路。可惜,建造过程中,桥体不慎坍塌,造成部分村民伤亡。为了缅怀这些遇难者,特刻碑记和建造凉亭。

http://p3.pstatp.com/large/2540001b41e78bcc880

过了村口便是宫尾石拱桥,因处于风口,每逢台风和冬天,这里总是特别的冷。

http://p3.pstatp.com/large/2530001b2e2fe1b3c91

http://p2.pstatp.com/large/2540001b4201a77acfc

宫尾石拱桥建桥大事记

http://p2.pstatp.com/large/2190003d5c3bad7b5c6

建桥因公殉难的人员名单

http://p3.pstatp.com/large/2190003d5c1dec50032

根竹社的地形被形象的称为水缸,村口便是缸嘴,是建水库的绝佳之地。曾经也有测量过,最后因种种原因而不得不放弃。

http://p1.pstatp.com/large/2530001b2e3849f9d2c

宫尾石拱桥,至今仍是通往外界的主要交通要道。

名胜古迹

仙西村境内以前也有很多名的胜古迹,特别是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石母鸡、石剪刀、石船、石人、石猴等。当年,为了修建龙仙公路和建造房子,它们几乎被挖空和开凿完,保留下来的也只剩石母鸡和石剪刀,实属可惜。

http://p1.pstatp.com/large/2540001b421e15525fd

石母鸡

http://p3.pstatp.com/large/2530001b2e4b40b22b3

换个角度看,是否更加形象。

http://p1.pstatp.com/large/2540001b4220b86ac67

曾经的石剪刀也只剩半把了,或许,残缺的美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仙西村历史变革

http://p1.pstatp.com/large/2530001b2e53ad8b32d

民国三十五年属龙榜镇仙地保,1952年属第六区仙地保,1958年属官桥公社仙地大队,1965年随龙门公社从官桥析出,1979年又从仙地大队析出,建立龙门公社仙西大队,1984年改为仙西村委会,今设11个村民小组延续至今。仙西村面积约4平方公里,下辖根竹、后堀、碣头3个自然村。

http://p3.pstatp.com/large/2190003d5c4ea1af948

这条公路便是通往后堀自然村的主要通道。

http://p3.pstatp.com/large/2190003d5c52dce81f7

农村,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好,也没有那么糟。比如节约水资源、焚烧垃圾、农药残留、塑料袋丢弃等问题。在这里,你得到宁静,失去喧嚣,但你同样可以感受到一种惬意而舒适的幸福。

http://p9.pstatp.com/large/219000426a6858e1987

如今,仙西村人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也在极力的寻找属于自己的出路。用闽南歌里唱的“爱拼才会赢”来表达他们的精神,应该再合适不过了。

微信公众号:一品天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