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凤书”中华书法中的奇葩

(2010-03-23 11:25:02)
标签:

杂谈

“龙凤书”
中国民间书法艺朮“龙凤书”研究会
襄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一. “龙凤书”概况
2800多年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襄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米公祠、古隆中、千年古刹广德寺和鹿门寺等文化圣地曾养育了孟浩然、米芾一批文化巨匠;也蕴育了一代军事家、政治家千古名相诸葛亮的智慧之宝;同时为我们流传下了不少书法艺术珍品。其中“龙凤书”就是民间世代传承的书法艺术,深受襄阳人民喜爱。
“龙凤书”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正反书”在世代延续中承古创新的书法艺术。双手双笔书写正反字,正字为龙书,反字为凤书,正反字合体称为“龙凤书。”“龙凤书”不仅是传统书法技艺,而且是旧中见新,新而有根的中国民间传统独特书体。据文碑、口碑记传,“龙凤书”可以和中国楚文化“鸟虫书”攀亲结缘。“龙凤书”主要分布在江汉流域。清末民初时期,在诸葛亮躬耕地古城襄阳颇为盛行。表现形式于书法界、戏剧舞台艺术、民间书法艺人表演、工艺品装饰、印刷工具书及印文之中。“龙凤书”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对称与平衡,展示了字形美和装饰美独特的书体形态;双手双笔书写技艺,显示出“龙凤书”一定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创意价值及传承价值。
具有独特风格的湖北襄阳文化品牌“龙凤书”亮相后,群众喜欢,专家赞赏,很快被社会认可。2006年经襄樊市政府审核确定“龙凤书”为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登报向社会展示;在法律、法规上“龙凤书”列为当地政府专项保护对象。
二.“龙凤书”历史渊源
“龙凤书”发展源头是中国楚文化“鸟虫书”。楚国时期,“鸟虫书”因龙属虫类,凤属鸟类,所以把有两两相对鸟虫之形的书体又叫“龙凤书”。在民间世代延续中,由两两相对鸟虫之形的“龙凤书”变成了两两相对正反字形的“龙凤书”。汉代,鸟虫之形的“龙凤书”已用于印文;并出现官方防伪专用的“反字印”。
清朝末期,江汉流域有商家为了防伪,承古创新把商号字刻成“正反书”,老百姓称为“龙凤印”。
93岁的襄阳南街老人喻淑清,出身名门,喜书画。她回忆说:“民国初年,襄阳书法名家张文伯,为不少商户刻“龙凤印”。喻淑清老人还亲眼见过张文伯双手双笔同时书写“龙凤书”。
近代,襄阳书法名家王树人的“对偶书”和郭夫之的“阴阳书”名扬书坛。
民间书法艺人王顺祥,1944年出生于湖北襄阳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父王天乙(1878—1939)是个读书人,善治“龙凤印”;父亲王岘皋,当过私塾教师,写得一手好字。王顺祥7岁随父学书;少年开始学刻印章,练“龙凤书”;青年时期,从事治印职业,苦练“龙凤书”。近50年来,他通过长期实践,刻苦钻研,反复论证,追求古训,博采经方,把名间传统书法“正反书”更名为“龙凤书”后,倍觉称呼形象、贴切,其名称在全国为之首取,很快被社会认可;王顺祥从世代延续于江汉流域民间传统书法“对偶书”、“阴阳书”和盛行在湖北襄阳地区民间的传统书法“正反书”中挖掘、收集、整理、加工完成典型书体“龙凤书”在民间广为流传。
襄阳有青年人王志海、王志中、李真鸣、萧志勤和王雷在学练“龙凤书”。
三、“龙凤书”传承谱系
1.社会传承谱系:
汉代:鸟虫之形的“龙凤书”已用于印文;
清末:江汉流域商家使用“龙凤印”进行防伪;
民国初年:襄阳书家张文伯双手双笔同时书写“龙凤书”名扬书坛;
近代:襄阳书法名家王树人的“对偶书”和郭夫之的“阴阳书”深受群众好评;
2.家族传承谱系:
王天乙:(1878—1939)襄阳人,喜书画。清末时期,在襄阳石印馆当学徒,学习“龙凤书”。后为石印馆制版技师,能双手双笔同时书写“龙凤书”,善治龙凤印。为“龙凤书”家族第一代传人。
儿子:王心汉,号岘皋(1903—1963),襄阳人,当过私塾教师,精行书、楷书,毕生治印。《“龙凤书”两变习字法》传承人;为“龙凤书”第二代传承人。
孙子:王顺祥,笔名“龙凤书人”,1944年生于湖北襄阳,现为“龙凤书”书法教师;“2006年湖北省襄樊市政府审核确定为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凤书”的申报人;培养王志海、王志中、李真鸣、萧志勤在学练“龙凤书”。为“龙凤书”第三代传承人。
曾孙:王志海,1973年生于襄阳,湖北襄樊美术学院毕业,“龙凤书”第四代传人。培养学生王雷在学练“龙凤书”。
重曾孙:王者,培养为第五代“龙凤书”传承人。
四.“龙凤书”社会价值
1.龙凤书人——双手双笔写传奇
民间书法艺人王顺祥,能双手双笔同时或左右手分别熟练地书写真、草、隶、篆各种书体“龙凤书”;在家传《“龙凤书”两变习字法》基础上,他规范了“龙凤书”的书写技法、笔法、结体和章法中的“双列法”“单列法”及款式;
1991年7月,湖北襄阳成立了“中国民间书法艺术‘龙凤书’研究会”;
2001年4月1日,襄樊日报注册报道了全国为之首取的“龙凤书”名称;
2005年9月,王顺祥在湖北襄阳举办了 “中国民间书法艺术‘龙凤书’家庭展”;
2006年襄樊市政府审核确认“龙凤书”为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7年中国首部《“龙凤书”书法作品集》正式出版;
2008年10月国庆期间,王顺祥在古城襄阳举办了“中国民间书法艺术 ‘龙凤书’作品展”。
九华山传人,湖北省佛教协会付会长圣君法师为“龙凤书”题字:“龙凤书艺承古创新”。
2、承古创新——龙飞凤舞见精神。
“龙凤书”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对称与平衡,展现出了中国民间书法艺术的字形美和装饰美;双手双笔同时书写“龙凤书”的技艺,显示了“龙凤书”在历史、文化和科学等方面的价值。
具有湖北襄阳独特风格的民间文化品牌“龙凤书”亮相后,受到北京、上海、天津、四川、湖南、河南,武汉和襄阳等地书法界权威人士的肯定,并实现“零”的突破,登上了文化艺术大雅之堂。中央、省、市新闻单位宣传报道“龙凤书”13次;在国内外大中型书法展赛中,“龙凤书”书法作品参展参赛37次,其中获奖33次。
3,后继有人——世代延续读春秋
“龙凤书”推广传播后,不少民间书法艺人采取不同形式开展“龙凤书”活动;不少书法爱好者在学练“龙凤书”。湖北襄阳举办“龙凤书”书法艺术培训班,对“龙凤书”书法爱好者进行指导、培训收效显著。
双手双笔写传奇的“龙凤书”,文明、通俗、高雅、独特,不仅增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含金量,同时也是民间书法艺术求新发展的一种结果。
五.“龙凤书”保护措施
“龙凤书”在民间流传,仅靠传承人言传身教,无原始资料,这为“龙凤书”带来了一定的书写难度,目前,民间传统书法“龙凤书”处于濒危状态。
当地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龙凤书”项目管理和保护工作,已采取了措施。
一、“龙凤书”列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法律上成为保护对象。
二、“龙凤书”书法作品、书写技法等有关资料已立案建档,由专人保管。
三、制定了“龙凤书”项目保护计划:
1、组织专班,选派专业人员对民间艺人进行指导;系统挖掘、整理、研究“龙凤书”项目。
2.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凤书”项目。
3、积极争取政府及财政部门支持,使“龙凤书”项目保护和申报工作顺利实施。
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把湖北襄阳打造成为“中国民间书法艺术‘龙凤书’的故乡”是襄阳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龙凤书”正以真、新、奇、特、美的形式,沿着规范的轨道,走向发扬光大,播芳后世。

龙凤书法传人: 王顺祥
地址: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南湖书馆
(襄城南街绿影壁巷口南行20米)
联系电话:13886226667    邮编: 441021
电子邮箱:wzh1777666(a)sin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